宋明理學家如程、朱等大多揚孟抑荀,視孟子為孔學之嫡傳而荀子為雜學,加上荀子嘗批評思孟學派,使二家學說勢成水火,部分學者更懷疑荀子一生未見《孟子》書,所論皆無的放矢;至馬王堆帛書與郭店竹簡之出土,遂解決這千古懸案。本文以為孟荀主張固有同異,自其同者觀之,則謂孟荀同屬儒家傳人;自其異者觀之,則言孟子重德,而荀子重學。何志華教授〈《荀子》述孟考:兼論〈性惡論〉相關問題〉考二書重合片段,推論荀子嘗採用孟子文句義理。承其論,筆者蒐集到一些其文章未暇提及的二書重合片段,並據此申論《孟》《荀》二書思想之異同,乃至《荀子》如何繼承與改造《孟子》之學說。本文所舉例證多為二書義理相同者,皆本孔子之說,此見荀子確受孔孟影響;亦有部分二書義理牴牾者,可見二人學術思想之別。不論何者,二書皆反映出先秦儒學的發展過程,是對孔學的傳承與演化,無須如宋儒般以一家之言為萬世之法,以詆譭別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