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备考笔记(2)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备考笔记(2)

接着上一篇写:

逻辑填空是言语理解里较难的一个模块,挺考验词语,成语积累的,需要重点突破。

六、逻辑填空

词的辨析是从选项的角度找线索,即拿到一组近义词要找准区别;语境分析是从文段的角度找线索,做题时二者不能割裂。拿到一道逻辑填空题,首先要从文段中找线索,再从选项中匹配词语。

(一)词的辨析

固定搭配是考查重点。

1、词义侧重

(1)拆字组词找区别。

①品行VS品性:“品行”的“行”可组词为行为,强调外在的行为;“品性”的“性”可组词为个性、性格,强调内在的性格特征。

②权力VS权利:“权力”的“力”可组词为力量,比如:国家权力、公权力,是国家的力量;“权利”的“利”可组词为利益,通常和义务放在一起使用,比如:维护公民的权利。

③推脱 VS推托:“推脱”的“脱”可组词为脱离、逃脱,是自己本来应该做的但是没有做,意为推卸,通常搭配责任、义务等;“推托”的“托”可组词为托词,意为找一个借口拒绝,强调某件事情本来不是自己应该做的,所以找一个借口拒绝,不能组词为托儿所、托盘,否则没有意义。比如:有一个妹子找你约会,但是今晚又有直播课,所以就找一个借口推了,此时用“推托”, 因为约会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听课才是应该做的。

(2)整体搭配组词。比如:“品行 VS 品性”,“品行”可搭配为该生品行端正;“品性”可搭配为品性温和、纯良。

(3)两种辨析方法要灵活运用,如果有些词语拆字组词很难,就可以整词进行规定搭配。比如:“沟通VS勾通”,“沟通”指的是日常的沟通交流;“勾通”的“勾”可组词为勾当、勾引、勾搭、勾结等,感情色彩偏消极贬义,通常是指坏人之间勾结联通,不能组词为勾践、勾股定理,否则无法区分。

【知识链接】词语积累

1、游戏 时代特征,反射VS折射VS影射VS投射

“反射”如:条件反射、光的反射现象,与“特征”搭配不当,排除。

“折射”如:光的折射现象、一个社会现象背后折射出一系列问题,意为曲折地、间接地反映,与“特征”搭配得当,保留。

“影射”可联想到“含沙射影”,通常用于相对偏消极的语境,而横线后的“团结、多样性和包容的价值”说明文段的感情色彩偏积极,选项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投射”一指投递,比如:我向一个女生投射赞赏的目光,二指一种心理现象,常用于心理学领域,比如:心理投射,即通过看一幅图片可以反映出心理和人格方面的特征,文段强调的是游戏可以反映时代特征,并非强调心理现象,选项与文意不符,排除。

2、更新 VS更迭VS更替VS更动

“更新”意为把旧的变新;“更迭”强调一代又一代的变化,比如:政权更迭、代际更迭;“更替”意为更换,比如:四季更替、昼夜更替;“更动”的“动”可组词为变动,比如:人事更动,即人事上的变动。

3、传递VS 传达VS传播VS传承

“传递”和“传达”在语义上基本没有区别,可以通用,比如:传递/传达价值;“传播”的“播”可组词为广播,强调让范围扩大;“传承”的“承”可组词为继承,更侧重时间上的传承。

4、岩石被海水 ,腐蚀VS侵蚀VS侵袭VS腐化

“腐蚀”、“侵蚀”搭配均可,保留。“侵袭”的“袭”可组词为突袭、偷袭,强调突然性,常用于军事领域,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腐化”如:有机体/有机物腐化、贪污腐化,与“岩石”搭配不当,排除。

5、 洞顶,直至击穿,入侵VS冲击VS充盈

“入侵”是由外到内,而文段“原本在里面的空气……形成天窗”说明是由内到外,选项的方向与文意相悖,排除。“充盈”意为充满,比如:国库充盈、内心充盈。

2、固定搭配

理论要点:找准搭配对象(常用词、热点词)

(1)常用词搭配:平时说话、看文章经常使用的。

①爱护VS爱戴:“爱护”既可以搭配物,也可以搭配人,比如:爱护环境、爱护儿童、爱护公物,搭配人时是上对下的;“爱戴”只可以搭配人,是下对上的,比如:爱戴周总理、爱戴习主席。

②稀少VS稀缺:“稀少”通常搭配人烟、物种、头发等;“稀缺”通常搭配资源,比如:在理工类院校中女生资源比较稀缺。

做题过程中,出现的常用词很多,课上不可能全部讲到位, 需要把握拿到一组近义词如何从搭配对象上找区别。此时可以掌握两分法:

①人和物,比如:“爱戴 VS 爱护”,“爱戴”只可以搭配人;“爱戴”既可以搭配人,也可以搭配物。

②上对下和下对上:古人夸赞对方时通常用敬称,说到自己时通常比较谦虚,比如:称呼对方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呼对方的孩子为令郎、令爱;称呼自己的爱人为拙荆、贱内,称呼自己的孩子为犬子、小女。

③具体和抽象:比如:“界线 VS 界线”,“界线”的“线”可组词为线条,通常搭配具体的,如:小学时会和同桌之间在桌子上画一条“三八线”;“界限”通常搭配抽象的,如: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限。

④主动和被动:比如:“受制 VS 压制”,“受制”意为受到别人的控制,是被动的;“压制”指你压在别人身上,是主动的。

(2)热点词搭配:

①热点词是指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中出现的热词,因为真题紧密地结合政策热点。

②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意为“协调+共同”,语义更加丰富。在 2019 年的省考中,还考查了一个政策热词——同频共振,强调要同步协作。

③如何积累政策热词:一方面,在平时多看看领导人讲话、最新的政策文件(比如:政府工作报告)等。另一方面,多看看官媒上的评论文章,比如: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人民时评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些 APP 进行学习,比如:人民日报 APP、学习强国等。

(3)找准搭配对象:

①做题时要找准搭配对象,真题中通常考查动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如果横线处要求填动词,重点去前后文寻找需要搭配的名词。做题时要有瞻前顾后找搭配的意识。

②比如:敦煌星图所 的单独恒星数量远远多于托勒密星表。(记录/描绘)。横线处需要搭配“星图”和“数量”,“描绘”不能搭配“数量”,故排除,应填入“记录”。

【知识链接】词语积累

1、对学术保持学术 敬畏 ;理想 ,丧失VS幻灭VS绝望VS失望

填入动词,搭配“理想”,“理想”不会“绝望”“失望”,排除。“理想幻灭”搭配恰当。

2、 基础,积累VS打造VS铸就VS奠定

填入动词,搭配的核心名词是“基础”,“奠定基础”可联想到“奠基”,如:某个人是某个领域的奠基人。“积累”一般搭配“经验、知识”,与“基础”搭配不当,排除。“打造”可搭配“品牌、文明城市”,与“基础”搭配不当,排除。 “铸就”最早指将融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现在常搭配为“铸就品格、辉煌”,与“基础”搭配不当,排除。

3、 过程,贯穿VS凝聚VS整合VS内化

“贯穿过程”搭配恰当,保留。“凝聚”可搭配“共识”,“整合”可搭配“资源”, “内化”可联想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贯穿:穿过连通,常搭配过程、各个环节

(2020 北京)在腰封的编辑和设计中,应将营销策略 贯穿 于腰封的设计 过程 中,以便更好地推广图书。

(2017 山东选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 教育教学全 过程

(2014 广东)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 贯穿 于发展的 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2010 国考)“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 贯穿 精神

4、“相得益彰”体现“1+1>2”,即两个事物相互配合产生更好的作用和效果,搭配的对象至少有两个。

5、 一带一路五大合作理念:政策 沟通 、设施 联通 、贸易 畅通 、资金 融通 、民心 相通

6、打通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之间的 “梗阻” ,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才能让金融这一经济血脉融入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去, 国民经济循环,持续激发经济活力。联通VS畅通VS疏通。

搭配“循环”,前文论述经济像血脉一样。“联通”与“循环”搭配不当,可搭配为“设施联通”,排除。“畅通”与“循环”搭配恰当, 体现打通很多不通畅的地方,让国民经济循环顺畅,当选。“疏通”可搭配为“疏通水垢”,指疏导、打通,或两个人有矛盾,进行疏通、调节,体现调节争执, 横线在“才”之后,体现带来的结果,即循环畅通, 排除。

“最先一公里”“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跑稳开程、突破中程、跑好后程

习主席说到全面深化改革时,使用了“最先一公里”“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最先一公里”是开始,“中梗阻”是过程,“最后一公里”是冲刺的阶段,换种说法即跑稳开程、突破中程、跑好后程。

7、长期以来 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传承VS发展VS传播VS维护

“发展”体现变化,而非单纯强调“承载、延续”,排除。“传播”强调让范围扩大,“维护”体现避免受害,如: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未强调时间上的传承,均排除。

8、守护 网络空间和人间正道,风清气正VS正义凛然

“风清气正”,强调风气好,二者搭配恰当。“正义凛然”强调有正义感、有英雄气概,令人敬畏,形容人的品格,与“空间”“正道”搭配不当,排除。

9、【粉笔提示】:横线所填词语搭配由“和、及、与”引导的并列结构所填词语需与并列结构搭配恰当

举个小例: 好和坏

A.赞扬 B.批评 C.包容

横线所填词语搭配由“和、及、与”或顿号引导的并列结构,所填词语需

与并列结构搭配恰当。如:横线处搭配“好”和“坏”两个方面,应填入中性词,

A 项“赞扬”只能搭配“好”,B 项“批评”只能搭配“坏”,C 项“包容”为中性词,与“好”“坏”均可搭配。

3、程度轻重

理论要点:所填词语的程度轻重与文段意思的程度轻重保持一致。文段程度较重,则选程度较重的词;文段相对温和,则选程度较轻的词。若单纯看搭配两个选项均可,则对比择优,判断哪个词在程度上和文段匹配最恰当。

若文段的程度较重,可能会出现表示语气加强、起强调作用的词,如:甚至、更、完全、绝对、非常严重,均为解题的线索和提示。

文段程度轻时,语气相对温和,如:可能、不够好。如:你上岸后, 有一天领导说“小张啊,你最近的表现不够好”,并不代表你完全不好。

举例:

(1)缺陷 VS 缺点 VS 瑕疵:

缺陷:程度最重,指东西不完整。如:走在大街上,别人说你长得有缺陷,听了会想暴揍别人。

缺点:程度适中,每个人都有。

瑕疵:程度最轻。如:白璧微瑕、瑕不掩瑜。

(2)截然相反 VS 大相径庭:

截然相反:程度更重,体现达到了完全相反的程度。

大相径庭:指两个事物区别较大,程度相对较轻。

【知识链接】词语积累

1、莫衷一是;散布 的网络谣言,危言耸听VS骇人听闻VS耸人听闻VS捕风捉影

“莫衷一是”强调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一些吓人的话,让人吃惊,符合文意;“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常一同出现。“耸人听闻”指故意说一些夸张、夸大的话,搭配虚假的情况,如:虚假的新闻耸人听闻;“骇人听闻”的“骇”即震惊、惊骇,一般搭配真实的对象,如:南京大屠杀骇人听闻,日本的 731 毒气案骇人听闻。 “捕风捉影”指没有根据。

4、感情色彩

理论要点: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文段是积极的,要填入褒义词;文段是消极的,要填入贬义词。

举例:

(1)趋之若鹜VS争先恐后;罄竹难书VS不胜枚举:

“趋之若鹜”是贬义词,强调追随别人干坏事。“争先恐后”为中性词,如:同学们争先恐后考公务员。

“罄竹难书”为贬义词,强调罪行很多,数也数不过来。“不胜枚举”为中性词。

【知识链接】词语积累

1、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 ,沉渣泛起VS拨云见日VS激浊扬清VS振臂高呼

“沉渣泛起”,指腐朽、陈旧事物又重新出现,为贬义词。“拨云见日”指拨开云彩,看见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用于积极语境中,排除。“激浊扬清”指抨击坏人坏事,表扬好人好事,文段均讨论不好的情况,未提及“扬清”,排除。“振臂高呼”指举起手欢呼,形容非常高兴,如:面试名单中有我们班同学的名字,大家振臂高呼,排除。

(二)语境分析

从文段角度找线索。

1、转折

标志词:但是、可是、然而、却、其实、实际上等。

2、递进

标志词:而且、更、甚至、乃至、遑论等。

3、并列

标志句式:句式相同或相近。横线前后句式一致,表并列,要根据文段内容判断是同义并列还是反义并列。

理论要点:根据标志判断语义相近或相反。

同义并列表强调,反义并列与转折均表示前后语义相反,语法上作区分即可,无需纠结。

4、解释类对应

有标志:标志词:可谓、可以说、故能、是、即、无异于等。标点符号:冒号、破折号。

无标志:横线前或后的分句对横线处进行解释说明。

5、重点词句对应

指代词标志:这、那、此、彼,所填词语与代词指代的内容形成对应。

中心理解题中讲过主题词对做题非常有价值,在逻辑填空题中主题词提供了 对比择优 的角度。

形象表达:文段中出现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标志:比如、就像、类似、“”等,所填词语与形象表达的词语形成对应,如: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知识链接】词语积累

1、泾渭分明 VS大相径庭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不一样。“泾渭分明”强调界限分明,最早用于形容泾水、渭水这两条河,原形容具体的界线,现在也可以形容抽象的界限,若选此项,文段转折后应强调模糊不清,而非类似。

2、中心理解题中,正确答案会出现形象表达的提示。逻辑填空题也会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3、 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同时出现,一般不考查其区别,建议从别的空入手解题。

4、稗官野史VS逸闻轶事

“稗官野史”泛指古代民间的小说,“稗官”指古代给皇帝讲民间故事的小官,“野史”与“正史”相对。“逸闻轶事”指世人感兴趣,但不太了解的事情。

5、鱼目混珠VS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指用鱼眼冒充珍珠,强调假与真的关系,主语往往是假货、次品。

鱼龙混杂:指鱼和龙在一起,坏的和好的在一起,主语往往是个更大的、好坏均有的集合。

鱼龙混杂、龙蛇混杂、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不必区分,搭配对象广(人/物)

(2018辽宁)假货、仿冒品、残次品随之而来是一些消费者维权困难,因此加强网购平台监管责任迫在眉睫。(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2015江苏)现在国内市面上的认证 机构鱼龙混杂 ,环保标识五花八门。

(2016河南)他不仅“吟”出了人间最好的律诗,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把量尺帮助我们从 良莠不齐 诗歌遗产 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承传文学的吟诵。

(2018广州)不可否认,相比以往,现在的信息来源更加芜杂, 信息质量 也是 泥沙俱下

6、印证VS证实VS验证VS证明;动物 ,繁盛VS繁茂VS兴隆VS振臂高呼

“印证”“证实”“验证”“证明”是互相解释的关系,考场上遇到时,无需纠结。

搭配“动物”。“繁盛”中“盛”指兴盛,“繁”指繁多,可以体现量多,符合文意,当选。“繁茂”,如:枝繁叶茂,搭配植物, 排除。“兴隆”,如:生意兴隆,与“动物”搭配不当。“兴盛”,如:中国发展得非常兴盛,指中国发展好,与量多无关,排除。

7、无所适从VS首鼠两端

“无所适从”指面临多种选择,不知道听从哪一个好,如:马上要毕业,有人建议考研,有人建议找工作,有人建议考公务员,有人建议结婚生子,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首鼠两端”强调犹豫不决、动摇不定,如:在红颜知己和蓝颜知己之间不知道如何选择。

8、一挥而就VS一蹴而就;孜孜矻矻

“一挥而就”中“挥”指写文章、作诗,用于写文章、作诗的语境。“一蹴而就”指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孜孜矻矻(zīzīkūkū)”,联想到“孜孜不倦”形容勤勉不懈怠。

9、宫墙外的世界 ,宫墙内的他们却要用几年的时间摩挲同一件文物。一座宫廷钟表上千个零件要 ,一件碎成 100 多片的青铜器要拼接完整……。沧海桑田VS白云苍狗VS斗转星移;金瓯无缺VS严丝合缝

“沧海桑田”指沧海变为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大。“白云苍狗”强调世事变化无常,出自杜甫的《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斗转星移”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金瓯无缺”中“金瓯”指古代的盛酒器,比喻国土,指金瓯没有残缺,使用范围较狭窄,比喻国土完整,与文意不符,排除。

10、不是 ,而是与民主和科学精神紧密联系,追求发展进步;不是 ,而是付诸行动,以“直接行动”投入反帝运动。

邯郸学步VS拾人牙慧VS刻舟求剑VS固步自封;作壁上观VS纸上谈兵

第一空,后文为“追求发展进步”,故横线处应体现不发展、不进步、守旧、保守之意。“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模仿不到家,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与不发展、不进步无关,排除。“拾人牙慧”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文字作为自己的,有剽窃之意,与后文无法构成对应关系,排除。“刻舟求剑” 指静止地看问题,可以体现不发展、不进步;“固步自封”也可以体现不发展、不进步,均保留。

第二空,横线处与“付诸行动”语义相反,体现不行动之意,对应“纸上谈兵”。“作壁上观”,可拆字组词,“壁”组词为“壁垒、墙壁”,指站在旁边看,比喻站在一旁看,不帮助别人,文段不强调帮助别人,排除。

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都能体现出模仿别人的意思。

人云亦云:说话没主见。

亦步亦趋:行为没主见。

邯郸学步:强调丢掉原来本领。

东施效颦:东施模仿的是西施,指不仅模仿不到位,反而会出丑。

11、少一些 ,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 ,多一些优品精品。

好高骛远VS口是心非VS杀鸡取卵VS急功近利;敷衍了事VS粗制滥造

后文为“专注持久”,横线处应体现短时间内就想取得成果。“好高骛远”的反面是“脚踏实地”,与“专注持久”无关,排除。“口是心非”的反面是“心口如一”,与“专注持久”无关,排除。 “杀鸡取卵(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急功近利”均符合文意,保留。

第三空,横线处与“优品精品(质量好)”语义相反,应体现质量差,对应“粗制滥造”。“敷衍了事”强调主观上态度不认真,而文段强调客观上质量差,排除。

12、度德量力;改弦更张;对举;移花接木;延宕;迤逦;各行其是;分庭抗礼;投闲置散;巧夺天工;炉火纯青;入室升堂(同“登堂入室”,意为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的境界);别有匠心

“度德量力”中“度”指衡量、揣度,“德”指德行,“量力”指估计自己的能力,意为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改弦更张”强调改变制度和方法。

“对举”指并列列举,如: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举。

“移花接木”可形象地理解为“狸猫换太子”,消极贬义,指暗中使用手段欺骗别人。

“延宕”,联想到玩游戏“宕机”,“延”组词为“拖延”,较消极,如:议案、工程延宕了十余年。

“迤逦”强调曲折延绵,如:风景迤逦,与“极光”搭配不当。

“各行其是”意为各自按照各自的意思做。

分庭抗礼:强调双方平起平坐,地位相当或者相互对立。比如:有两个国家分庭抗礼。

投闲置散:把一个人安排在不重要的、闲散的职位上或者没有安排工作,比如:有的同学希望考上公务员之后就过上投闲置散的生活,但希望大家考上公务员之后还是要多为群众办实事。

“巧夺天工”、“炉火纯青”、“入室升堂”(同“登堂入室”,意为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的境界)均符合文意,保留。“别有匠心”强调特别、与众不同,无法体现水平很高之意,排除。

13、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也总是会显得 ,这种力不从心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法律的外在属性与道德的内在属性之间的矛盾,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理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如果道德不立,人心善变,法律终会

相形见绌VS爱莫能助VS捉襟见肘VS左支右绌;力所不逮VS独木难支

第一空,搭配“显得”,填入的词应比较形象,“这种”为指代词,横线处应体现力不从心,即力量不足,应付不过来。“相形见绌(chù)”意为两个事物对比显出不足,如:老师的颜值与吴彦祖的颜值一对比,就相形见绌了,排除。“爱莫能助”指心里想,但帮不了,无法搭配“显得”,排除。“捉襟见肘”同“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不过来,可以体现力不从心,且均可搭配“显得”,保留。

第二空,文段把社会秩序比作大厦,法律和道德比作两根柱子,是共同支撑的,如果道德不立,则法律也无法支撑了,对应“独木难支”,指只靠一种力量难以支撑。“力所不逮”指力量达不到,无法对应“共同支撑”,排除。

14、一脉相通VS 情同手足VS休戚与共VS唇齿相依

一脉相通:强调血脉相通。

情同手足:强调感情深,关系好,感情就像手和足的关系,无关利害存亡。

唇齿相依:强调互相依存,关系生死存亡,同“唇亡齿寒”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

休戚与共:强调利害相关,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休戚相关”语义相近,但是“休戚与共”的程度更重,都是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

息息相关:只是强调有关系,非常普通,与利害存亡无关,也不能体现出感情深的含义。

15、古往今来,很多功成名就者都是在关键时刻遇上 慧眼识珠 的“贵人”,加之自身的实力和努力没有辜负“贵人”所赐予的机遇,终得以

崭露头角VS有所作为

“终得以”说明是最终的状态,“有所作为”为最终的状态,与前文的“功成名就”形成对应,当选。“崭露头角”意为初步显露才能,应当放在“终得以”之前,形容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先遇到故人,努力之后崭露头角,最终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排除。

16、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如果对矛盾 ,甚至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坐看矛盾恶性转化,那就会 ,最后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置若罔闻VS视而不见VS闭目塞听VS熟视无睹;尾大不掉VS积重难返

第一空,横线后“甚至”表程度加重,“坐看矛盾恶性转化”的动作是看,横线处应体现看的语义,“置若罔闻”的动作是听,与文意不符,排除。“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符合文意,保留。“闭目塞听”指闭上眼睛、塞住耳朵,是回避的状态,填入无法与“回避”构成语义递进,排除。

第二空,“最后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说明横线处应体现长期积累的矛盾无法解决之意,“积重难返”意为长期积累的问题、矛盾难以解决,符合文意,当选。“尾大不掉”指孔雀的尾巴很大,调转方向不灵活,强调机构庞大,指挥不灵,文段并未涉及这一方面,排除。

言语理解的总结就到这了,其他模块的以后有机会再总结,祝大家顺利上岸,

发布于 2020-09-17 23:03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