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民众对信息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依赖性越来越强。统计信息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主要来源。通过大量观察法、抽样调查等科学统计方法测算评估而得出的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统计信息更具有客观代表性。统计局是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它的职责是适时监控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围绕经济发展目标,检查完成情况,运用科学统计手段,判断趋势,预测未来。中国入世以来,统计逐渐与世界接轨,统计服务功能加强,范围扩大,既为党政服务,还为社会民众服务,通过新闻媒体适时向社会公开发布统计信息,这对于民众掌握国情国力,市情市力,关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量的增多,社会各界对统计局发布的信息评论很多,看法不一,如近期就有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发表了不同的议论,有的认为8.5%的增长率高估了,与人们自身感觉不一样,而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实际增长还应高于这个数值,有推算达11%的,也有公开表示可能达10%以上的。在人们谈论当前经济形势过热与否出现较多意见分歧的大背景下,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判断,宏观经济政策如何选定的大问题,针对社会各界人士的质疑,国家统计局对此已做出了说明。在我们身边也有对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持怀疑态度的,有的甚至公然抨击统计局造假。虽然这只是少数人的意见和看法,有些议论也不时从正规途径发出来的,但影响较大,在此,我想通过适当的方式与大家沟通,共同探讨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有多高?
一、GDP的含义和测算方法
GDP的通常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通俗地说:是辖区范围内的各行业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价值的总和。其核算方法有三种:一是生产法:GDP等于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而各产业增加值分别等于各产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二是收入法:即用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含规费)、企业的利润和折旧三者的总和来核算的;三是支出法:即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出口净额。GDP的增长速度则是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的。通常季度GDP核算均采用生产法计算,年度GDP核算则三种方法同时并用,相互比较衔接调整,最后达成一致,之间有少量误差,但必须在控制量之内,并用统计误差予以平衡。
二、对统计数据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关于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可以随意定?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转变过程,过去一直沿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即东方体系,简称MPS体系。为了与国际接轨,从1992年起在全国实施国民帐户体系,即西方体系,简称SNA核算体系。新的核算体系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由于我国目前核算体制还不够完善,资料取得不完全,GDP数据测算后,还要用银行存贷、财政收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市场物价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最后确定GDP总量和增长速度。评估实行下管一级的办法,即省级评估地市级,市级评估县市区,因此,GDP数据要等各项专业数据出来后才能评估得出,公布时间比较滞后。因此,可以说GDP造假,难度是相当大的,要造假必须从专业做起,而现行统计制度的各项措施,使专业数据造假的渠道也越来越窄了。其一,农业,从明年起实行产品法,用农产品乘以价格逐一计算,而不是过去的笼统核算;其二,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行联网直报,规模以下企业由企调队采用抽样调查办法推算;其三,批零贸易业,限额以上企业由企业直报,限额以下企业按抽样调查推算;其四,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国有及其他投资要登记到项目,集体、农村投资由农调队抽样调查推算;其他服务业要与居民收入挂勾衔接,而城乡居民收入是分别由城调队、农调队采用家计调查得出来的。当然,也不能排除因统计制度不健全,方法欠科学,抽取样本代表性低等原因而造成的统计偏差,因此,要客观地看待统计数据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从另一角度来说,国民经济是个复杂的循环系统,各行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统计局数据是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运行规律综合测算得出的,具有宏观整体性,不是简单的汇总相加,更不是某一面上的反映,有些人用某大型企业倒闭了,某企业亏损严重来否定经济增长,这是不确切的,要知道市场经济规则是优胜劣汰,某一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而被淘汰是正常的,但更多的新生企业在发展。我市从2000年到2003年,规模以上的三资企业就增加了55家,增加资产6个多亿,其中,私营企业由2000年16家发展到70家,资产扩大3倍。GDP核算有其国际通用的方法和规范方式,其结果还要得到各类基本数据的支持,是否与其相匹配,是不可以随意扩大或缩小的。近年来统计方法制度一系列的改革,不但能保障统计资料的科学性,更能有效地控制造假行为的蔓延,应该说,在不断进步的科学统计方法管理下,以统计人的职业道德,统计局本身不会人为地制假造假,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应该是越来越高,所以统计数据是基本可信的,是具有法律权威的。
二是关于下岗现象与经济增长是否相矛盾的问题
下岗职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显得尤为突出,这其中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失业人员增多;二是在转型时期,被市场淘汰的企业较多,而新生企业一时难以转移劳动力就业,增加剩余劳力;三是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城市闲置劳动力增加;四是劳动力原有技能不能适应新岗位要求等等,多种因素形成社会下岗人员就业难的矛盾。应该看到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依靠经济发展来逐步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还暂时不能完全缓解就业矛盾,但不论怎样的高速发展水平,下岗现象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人们总是在不断地下岗,不断地就业中生存,这也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反映。
三是关于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质疑
2002年,虽然我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83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7.9%。但在我们身边仍然存在困难群众,甚至有的居民连温饱问题都难解决,于是怀疑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有假。对此我想作一个简单说明: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通过100户城市居民,640户农村居民的家庭收支日记账情况汇总得到的,调查户的确定来源于科学的抽样方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结果可以反映城区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平均收支水平。从总体来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不仅表现在收入增加,而且表现在消费结构上有大的改进,由过去的"吃、穿、用"发展到"吃、穿、住、教、行"等多方面,且吃的比重逐年下降。据测算,农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48.9%降至46%,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38.2%降至35.1%;家庭耐用高档消费品由过去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发展到空调、音像、电脑、手机,少数家庭还拥有汽车、别墅;通信方面:我市居民每10户拥有固定电话4.3台,每10人拥有移动手机一台。这些相关资料足以说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上分析,不能以某个村、某一群体或者某个人的低收入水平推理,那样就会出现误区。目前,在统计中为了减少选点的偏差和降低样本抽样误差,我们对抽样点实行每年一轮换,以提高样本点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尽量准确地反映岳阳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是对规模以下工业挤水分的说明
规模以下工业有水分,这是统计对历史错误的自纠。自2000年以来,湖南省统计局曾两次对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进行历史性调整,其依据是1999年的基本单位普查数据与原工业上报数据严重不符。国家制度要求:调整规模以下工业基数,纠正历史数据,同时国家统计制度将工业划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两块,规模以上工业采取联网直报,规模以下工业采取抽样调查方法,这样有力地保证了工业统计源头数据的可信性,顺利地与新的方法制度接轨。那么规模以下工业数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统计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九十年代初期,乡镇企业年均增长速度达40%以上,不能否定,乡镇企业在我国经济恢复发展时期是起了很重要作用的。但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乡镇企业大多被竞争淘汰,乡镇企业发展处在艰难境地。而乡镇企业领导干部不能接受经济"下降"这一事实,因而年年是只增不减,使数据不断膨胀。加之统计部门对乡镇企业上报数据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估依据,只好按乡镇企业统计的数据公布,但公布时注明"此数据由乡镇企业局提供",造成规模以下工业数据有水分,是历史的客观原因,必须承认,也必须纠正。今年我们对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再次进行调整,由2002年的226亿调整到151亿元,调减75亿元,相应的调减工业增加值18亿元,这样使得规模以下工业数据与企业调查队的抽样调查数据基本相符。
三、国家已出台和正在改革的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
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核算过程相当复杂。近几年统计方法制度在不断改革,核算体系大体上和国际接轨,但统计管理体制仍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如为了满足领导的需要,我们对月度GDP进行测算,由于测算依据不充足,势必掺杂人为主观因素,其偏差是难免的。一般来讲,月、季度GDP数据与年度核算数有一定距离。这就引起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质疑。对GDP核算,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都不是"一锤定音"的,而是随着基础数据收集的逐步完善要进行多次修订。因此国家统计局最近出台新的规定:以后除特殊情况(如SARS),不再公布月度GDP数据;年度GDP数据分初步核算数、初步核实数和最终核实数分别公布。今后我市季度GDP也分两次提供:一是预计数,一般是季后10日,二是初步核定数,一般于季后15日。年度GDP按国家统计局规定执行。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过来我国核算制度还不够健全,资料取得难度较大,随着核算制度的改革,基础数据的完善,适时将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这也是统计制度允许的,使用GDP数据时请以最新出版的《岳阳统计年鉴》为准。
工作联系电话: 0731-82212567, 0731-82212644 (传真)
数据咨询电话:0731-82213581, 82212549
网站业务电话:0731-82212257, 82212672
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咨询:0731-82213228
统计违法案件举报:0731-82801000 (自动接听)
备案号:湘ICP备2021002359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99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