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是省政府直属的全额拨款科研事业单位,是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是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工作重心是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78年6月,与原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合并组建“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1983年更现名。2016年获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发的“天府智库”商标注册证,2017年入选首批省级新型智库建设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内设15个研究所(院):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管理学研究所、文学与艺术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所;7个职能部门:党政办公室、科研(外事)处、智库工作处、人事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以及机关党委(工会、机关纪委、党委统战部、信访办公室)、研究生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主管四川企业管理研究开发中心(集体所有制企业)、《
企业家日报
》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当代县域经济
》编辑部等单位。
1982年11月,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部。
1983年4月,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更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院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7年3月,经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研究生部更名为研究生学院。
2009年,经原四川省人事厅批准,该院成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
2015年,经人社部批准,成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
2016年,在国家商标总局获得“天府智库”商标注册证。
2017年,入选首批省级新型智库建设单位。
2020年6月16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文化研究中心在达州成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人员编制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现有在职职工442人,离退休职工269人;在职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35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65人,副高级职称的129人。全院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全国“万人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天府万人计划”天府文化领军人才1 人、四川省杰出人才1人、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7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1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5人、四川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2012年至2018年期间,共承担各类课题1872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8项、省部级课题317项、横向课题1162项、院级课题285项。总计发表学术论文3979篇,出版学术专著349部。科研成果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表彰奖励142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885余件次。
中组部“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杨先农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杨先农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侯水平、刘世庆、刘茂才、周 江、周友苏、孙成民、张国新、张立伟、文兴吾、李后强、李明泉、杨 钢、杨先农、林凌、查有梁、段渝、沈伯俊、王小琪、盛毅、苏宁、谭继和、郭晓鸣、郭正模、陈世松、陈井安、陈永忠
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管理期内)
:
侯水平、刘世庆、周友苏、孙成民、幸晓峰、
张克俊
、
张立伟
、文兴吾、李明泉、杨先农、段渝、沈伯俊、沈茂英、王炎、盛毅、郭丹、郭晓鸣、郭正模、陈井安
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过管理期)
:
任新建、刘茂才、张理智、李远国、杨钢、林凌、林之达、查有梁、蓝定香、谭继和、赵喜顺、郭虹、陈永忠
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管理期内)
:
张序、张克俊、徐学书、杨柳、蓝定香、黄进
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过管理期)
:
刘世庆、刘积高、曾敏、李东山、杨钢、杨先农、林之达、查有梁、段渝、盛毅、赵喜顺、郭晓鸣、郭正模、陈世松、陈井安
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管理期内)
:
伏绍宏、何频、劳承玉、单孝虹、卢阳春、周江、喇明英、庞淼、廖祖君、张克俊、彭剑、方茜、景光仪、曾敏、李羚、李晓燕、李晖、李晟之、柴剑峰、王卉、王学人、王曙光、盛毅、罗子欣、胡俊波、蒋华、蹇莉、达捷郑鈜、魏红珊、黄泽勇
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过管理期)
:
夏良田、张志英、田焱、胡学举、郑泰安
省级新型智库:
新时代省情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研究智库
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四川藏羌彝文化走廊研究团队
截至2018年2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内设15个研究所。
院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管理学研究所、文学与艺术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所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九刊一报三网”:《社会科学研究》《农村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华文化论坛》《邓小平研究》《当代社会科学(英文)》《中国西部》《当代县域经济》《企业家日报》和“四川社会科学在线网”(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门户网站)“天府智库网”“天府智库”(英文网)。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有3个智库入选四川省首批新型智库:“新时代省情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研究智库”;有1个团队入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藏羌彝文化走廊研究团队”;与市(州)县共建分院分所23个,共建调研基地4个。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成立于1982年11月(时为研究生部,2007年3月更现名),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批准,经国家教育部备案,属全国科研单位培养社科类高级人才 “东西南北中”战略布局的关键单位之一。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中国史),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点3 个(法律、新闻与传播和农村发展),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招生规模在全国地方社科院中位居第二,现有在校研究生386人,在站博士后27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截至2018年2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拥有馆藏文献73余万册(件),其中,中文图书40余万册,外文图书3.3万册,线装书籍3.5万册,中文报刊合订本12.5万册,外文报刊合订本0.7万册;缩微及光盘、磁盘、视听资料等多媒体文献3000余件;设有袁珂神话研究室、林凌图书资料陈列室、汶川地震资料中心三个特色资料室;购买了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部分专集)、CNKI博士硕士论文数据库、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统计数据库、搜数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数据库、中国宏观统计数据、超星读秀、超星发现、大成老旧期刊数据库、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数据库等;每年入藏中外文社科类报刊1000余种(含内部及港台等海外报刊)。中心除了提供传统文献服务而外,还提供数据资源检索、信息咨询、光盘阅读、打印等服务。
四川社科院网络以千兆主干、百兆桌面、有线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重点覆盖为网络架构,采用外网电信联通双线冗余和内网多级分区管理的方式,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同时还为该院部门自建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2012年至2017年期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共承担各类课题1620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3项(包括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270项、横向课题1023项、院级课题234项。总计发表学术论文3521篇,出版学术专著283部。科研成果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表彰奖励142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720余件次。
2017年7月,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布,四川社科院获奖成果41项:含荣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7项。
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br>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获奖名单<br>
荣誉奖(1项)
|
1、《50年教学和研究之经验》(专著)
|
一等奖(3项)
|
1、《全球变暖时代中国城市的绿色变革与转型》(专著)
|
2、《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研究报告)
|
3、《四川省人口发展报告》(专著)
|
二等奖(10项)
|
1、《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研究》(专著)
|
2、《四川知青史》(三卷本)(专著)
|
3、《全面落实依法治省重大问题研究(系列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
4、《以道相通的美学》(专著)
|
5、《中国水权制度建设考察报告》(专著)
|
6、《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四川为例》(专著)
|
7、《劳务输出大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制度困境与政策选择》(专著)
|
8、《四川抗战全史》(专著)
|
9、《四川“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机制体制创新研究》(研究报告)
|
10、《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研究》(研究报告)
|
三等奖(27项)
|
1、《中国共产党强国战略的历史演进文化卷》(专著)
|
2、《邓小平的民族情》(专著)
|
3、《毛泽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著)
|
4、《关于四川藏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系列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
5、《首位城市提质升位协调发展研究》(研究报告)
|
6、《包容性增长视角下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研究报告)
|
7、《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创新研究》(系列论文)
|
8、《公司法实施中的关联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专著)
|
9、《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实现机理与政策研究》(专著)
|
10、《身体、空间与科学:空间现象学研究》(专著)
|
11、《四川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
|
12、《四川内陆自由贸易区系列研究报告(2014-2015)》(研究报告)
|
13、《促进四川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基于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有效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研究报告)
|
14、《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整合及政策支撑研究》(专著)
|
15、《四川省风险投资发展中政府引导体系研究》(研究报告)
|
16、《周秦时代狱讼制度的演变》(专著)
|
17、《四川抗战文化地理学研究》(专著)
|
18、《中国·四川抗战时期的美学家研究》(专著)
|
19、《康巴历史与文化》(论文集)
|
20、《羌族特色文化资源体系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专著)
|
21、《田野的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专著)
|
22、《生态康养论》(专著)
|
23、《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科学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专著)
|
24、《制度评价论》(专著)
|
25、《生态文明建设中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系列论文)
|
26、《四川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与社会风险治理研究》(研究报告)
|
27、《中国酒文献专书集成》(古籍整理)
|
资料来源: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术期刊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公开刊物有《社会科学研究》《农村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华文化论坛》《邓小平研究》《当代社会科学(英文)》《中国西部》《当代县域经济》《企业家日报》。
《
社会科学研究
》是中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新兴交叉等学科的研究论文,是中国人文社科界向海内外展示优秀成果的重要窗口之一;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4-2015)。
《
农村经济
》设有栏目有:三农问题,专家视点,热点秀视,土地问题,产业结构研究,农民收入与消费,财政与金融,农村社会保障,博士硕士论坛;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被文摘杂志、数学评论、应用力学评论等国外数据库收录。
《
经济体制改革
》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辟有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产权改革探讨、宏观经济管理与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改革、股票与证券、金融体制改革、经济学家改革思想介绍等目录;已被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
毛泽东思想研究
》先后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并获四川省优秀期刊称号。
《
中华文化论坛
》是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固定特色学术专栏有巴蜀文化、历史论衡、文学研究儒释道研究、艺术视野、民族民俗等;不定期推出学术前沿与热点栏目。
《当代社会科学(英文)》涵盖了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考察、哲学研究、文化视野、教育改革、政治学探析等六个方面,并将继续吸纳如法治社会、社会保障等相关学术文章。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2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拥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优长学科;5个一级学科和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学位联合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学位联合授权点:
农业经济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人类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金融学、劳动经济学、政治学原理、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社会学、人口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哲学、新闻学、专门史、农业经济管理
(名单不全)
省级重点学科:
灾难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区域经济学
(名单不全)
截至2017年6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拥有在站博士后14人,出站4人;在校学生人数已近400人。
截至2017年7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共毕业硕士生31届,计1685人;毕业生中有副高以上的专家学者67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3人,省部级干部2人,厅局级干部26人,县处级干部52人;在校研究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0篇左右,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单独或与他人合著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多项省部级奖。
四川社科院研究生可以申请研究生课题研究奖、优秀科研成果奖及考博奖等奖助项目。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陈文
|
党组书记
|
1979.2—1984.11
|
冯举
|
党组代理书记
|
1984.11—1990.07
|
冯举
|
党委书记
|
1990.7—1991.6
|
周琳
|
1991.6—1996.9
|
李翠贤(女)
|
1996.9—2005.3
|
贾松青
|
2005.3—2011.9
|
陈文
|
院长
|
1979.2—1984.11
|
刘茂才
|
1984.11—2001.2
|
侯水平
|
2001.2—2017.8
|
资料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