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成长求学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
解放战争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主要作品
出版图书
-
-
作者名称 梁思成作品时间 2013-1-1
-
本书是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去世40周年而编成的。201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
-
-
作者名称 梁思成作品时间 2006-4
-
《清式营造则例》是1934年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思成。书中详述了清代宫式建筑的平面布局、斗栱形制、大木构架、台基墙壁、屋顶、装修、彩画等的做法及其构件名称、权衡和功用,并附《清式营造辞解》、《各件权衡尺寸表》和《清式营造则例图版》。
-
-
-
作者名称 梁思成作品时间 2001-1
-
本书是我国已故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早年用英文写成的一部简明的中国建筑史,旨在借大量照片和图版,就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形制的演变,向西方读者作个通俗的解说。
-
-
-
作者名称 梁思成作品时间 2005-5
-
《中国建筑史》由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编写。从42年开始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
-
建筑作品
作品名称
|
设计时间
|
备注
|
石头楼
|
1929年
|
吉林大学教学楼旧址
[21]
|
1929年
|
位于清华大学第一教室楼北端后山之麓
|
|
1929年
|
位于北京植物园,为家族墓园
|
|
吉林省立大学礼堂和图书馆
|
1930年
|
|
北京仁立地毯公司铺面改建
|
1932年
|
|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和女生宿舍
|
1934—1935年
|
|
1949年
|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
[16]
|
|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
1950年
|
位于陕西师范大学老校区
[10]
|
1952年
|
纪念碑设计工作由梁思成主持
[11]
|
|
哈尔滨工程大学
11号、21号、31号、41号、51号,五栋教学楼
|
1952年
|
5栋教学楼由梁思成设计
[12]
|
任弼时墓
|
1952年
|
位于八宝山东部的坡顶上
|
林徽因墓
|
1955年
|
位于八宝山
|
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
|
1963年
|
位于扬州市古大明寺内,1973年建成
|
山东师范大学文化楼、一号、二号教学楼
|
1954年
|
位于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主设计者为倪欣木
|
学术著作
著作名称
|
发表时间
|
备注
|
《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
|
1932.3
|
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一期
|
《蓟县独乐寺山门考》
|
1932.6
|
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
|
《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
|
1932.6
|
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
|
《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
1933.4
|
营造学社汇刊四卷
|
《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
1933.12
|
营造学社汇刊四卷
|
《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
|
1933.12
|
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刘敦桢合写
|
《赵县大石桥》
|
1934.3
|
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一期
|
《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
|
1934
|
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刘敦桢合写
|
《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
|
1934
|
营造学社四卷,与刘敦桢、鲍鼎合写
|
1934
|
单行本
|
|
《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
|
1935.3
|
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三期
|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
1935.3
|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与林徽因共同署名
[49]
|
《治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
|
1935
|
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刘敦桢合写
|
《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
|
1935
|
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蔡方荫、刘敦桢合写
|
《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
|
1935.9
|
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一期
|
《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
|
1935.12
|
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二期
|
《建筑设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一)台栏杆.(三)店面.(四)斗棋(汉一宋).(五)斗拱(元明清)》
|
1935.12
|
营造学社特刊
|
《中国建筑史》
|
1945
|
单行本
|
《中国建筑和艺术》
|
1946
|
英文稿
|
《城市计划大纲序》
|
1951
|
单行本
|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
1952
|
文物二卷五期
|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
|
1953
|
|
《中国建筑的特征》
|
1954
|
建筑学报
|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
1954
|
建筑学报,与林徽因、莫宗汇合写
|
《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
|
1958
|
|
《建筑创造的几个重要问题》
|
1961
|
建筑学报
|
《世界史纲》
|
成就和影响
古建筑保护
古建筑设计
人才培养
人际关系
关系
|
姓名
|
介绍
|
---|---|---|
父亲
|
梁启超
[30
]
|
(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乳名宏猷,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沧江、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环城茶坑人。
[29]
|
母亲
|
李蕙仙
[30
]
|
李端棻的堂妹,京兆公讳朝仪之季女。
[31]
|
大姐
|
(1893—1966年),梁启超长女,出生于广东新会,诗词研究专家。
[36]
|
|
三弟
|
1904年出生于澳门,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是中国第一位接受西方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
[37]
|
|
四弟
|
(1907—1932年)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
[40]
|
|
五妹
|
图书馆界著名耆宿、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38]
|
|
六弟
|
(1912—2001年)经济学家,合著《中国近代经济史》。
[40]
|
|
七妹
|
(1914—1988年)社会活动家。
[40]
|
|
八妹
|
1917年出生,
[39]
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奔赴新四军参加革命。
[40]
|
|
九弟
|
(1924年8月24日—2016年4月14日),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40]
|
|
妻子
|
(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曾任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33]
|
|
林洙(1928年- )福建省福州市人,清华大学建筑师、教员、作家,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
[35]
|
||
女儿
|
1929年8月生于北平 ,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女,为纪念祖父梁启超(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而得名。早年就读于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担任新华社记者,1991年退休。
[41]
|
|
儿子
|
1932年出生于北京,是梁启超之孙,梁思成、林徽因之子。
[42]
|
荣誉奖项
历史评价
轶事典故
体育健将
少年英姿
结婚纪念日
艺术形象
人物争议
后世纪念
设立奖项
纪念座谈会
雕像
纪念展
©202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