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奇人陈宫,与曹操的相爱相杀
之前有读者建议说一说陈宫这个人,也许有人对陈宫的印象不深,因为他在小说里的戏份并不多,京剧里有个传统的剧目叫《捉放曹》,其实讲的就是陈宫。
陈宫一辈子主要游走于曹操和吕布这两个大人物之间,下面先来简单介绍他的一生。
1、陈宫主导经典的捉放曹
陈宫对于曹操来说,是有恩的。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亡,路过中牟县被抓住,陈宫当时就是中牟县的县令,按照董卓当时颁发的悬赏令,陈宫只要将曹操送给董卓,他就能得到几辈子花不完的财富,还能加官进爵。
但是陈宫并没有,他抓了曹操,秘而不宣,半夜里去牢房和曹操聊了会天,这一聊可不得了,陈宫彻底被曹操的壮志与勇气所折服。陈宫放弃了县令这个乌纱帽,连夜放了曹操并和他一起逃亡。
逃亡的路上很精彩,因为发生了一件很出名的事情: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
当时他们逃到了成皋县,又饥又渴,十分疲惫,曹操便去父亲故交吕伯奢的家歇脚。
吕伯奢知道曹操喜欢喝酒,让下人去镇上买酒,又怕他们前去举报领赏,所以就自己去了。
曹操和陈宫在歇息的时候,听到隔壁房间有磨刀的声音,以为吕家人要捉拿他们去领赏,而吕伯奢也不是去买酒,而是去报官的,所以就先下手为强,杀了吕家人。
杀了人却发现是自己误会了,磨刀的旁边还捆着羊,原来人家是准备磨刀杀羊来款待他们。
曹操等吕伯奢回来,明知道犯错的他,又杀了吕伯奢,并且说了一句千古流传的话: 宁使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
陈宫深感曹操这个人私心太重,是个狼子野心之徒,想趁他熟睡时将他杀了,但又觉得这样做不义,所以就此分道扬镳。
2、曹操含泪杀陈宫
离开曹操后的陈宫,辗转了不少地方,投靠在陶谦门下。后来曹操以为父报仇之名举兵攻打徐州,还要屠城,陈宫去见了曹操,劝说曹操退兵,可没有成功,遭到了拒绝。
后来被张超引荐给张邈,吕布这时候也来投奔张邈,陈宫就建议张邈结合吕布的力量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衮州。
陈宫后来成了吕布麾下的主要谋士,为吕布献了不少计策,但吕布并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对陈宫的进言渐渐有了排斥,沉迷于酒色,最终被曹操所擒,当然一同被抓住的还有曹操。
吕布被抓,还一度求情想活下来,其实已经将曹操说得颇为心动了,可奈何大耳朵刘备在旁边幽幽地来了句话,想想他之前的老板是怎么死的,这才让曹操下定了决心不留吕布。
而对于陈宫呢,曹操是不忍心杀他的,一心想留他一条命,但陈宫像厕所里的砖头,又臭又硬,非不肯投降,一心赴死,结果曹操含泪目送着他被处死。
在陈宫死后,曹操下令厚葬了他,并命人将陈宫的老母妻儿送回许都养老,谁敢怠慢,斩立决。
3、对陈宫的评价
刚才讲的陈宫那是三国演义小说里的陈宫,那么历史上的陈宫是什么样的呢?
历史上在衮州刺史刘岱战黄巾军而亡时,陈宫极力劝衮州的官吏迎接曹操过来管理衮州,曹操一度将陈宫视为心腹。
但是曹操在治理衮州的时候,杀了边让这些当时有名的人士,因此陈宫与曹操反目了,后来陈宫趁曹操在外出征,陈宫游说了张邈一起迎吕布进衮州主事,曹操的大本营被端,要不是荀彧等人保住了三个小县城,曹操差点无处可处。
从这一点来看,曹操是恨陈宫的,但曹操这个人做事情更看重利弊,所以他在抓到陈宫时,仍是想留他一命的,但无奈陈宫一心求死。
陈宫迎来吕布,发现吕布有勇无谋,所以在袁术怂恿吕布手下郝萌叛变的时候,陈宫其实也是有所参与的。
尴尬的是,郝萌手下的一名将领曹性并没有随郝萌叛变吕布,两人发生了打斗,最终和高顺两人合力斩了郝萌。
曹性也被砍了一刀,吕布问他还有谁参与此事,曹性说还有陈宫,当时陈宫正坐在吕布旁边,气氛好尴尬,但吕布并没有追究。
陈宫三番两次地对自己的领导下手,他的人品颇具争议,有人认为他天生反骨,背叛成性。
但在我看来,陈宫这个人并非这样的小人,反而他有着自己的原则,有信仰和追求,他迎接曹操入主衮州是因为当时刺史刘岱战死,他在劝同事时说,曹操这个人能安民,也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背叛曹操是因为发现曹操的野心和嗜血,所以他又迎接吕布来衮州,他当时对身边人说,我们权且先将吕将军请来,这说明他并不是十分认可吕布,但吕布当时确实有实力可以入衮州,让曹操回不来。
至于为什么后期一直跟着吕布,也许是一时找不到明主,又不想投靠在曹操麾下效力,刘备当时还很弱,东吴又太远了。
综合小说和真正的历史来看,陈宫是一位比较有原则,足智多谋的人,所以他在小说里显得很正派,也算对他的一种肯定。
在三国那个战火缤纷的时代,还能保持为民的大志,不容易。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朝代,只要你的价值观正,有抱负有追求,就不会湮没在人海里,也不会为人所遗忘。
做人, 就做一个有原则和底线的人,做一个三观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