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杨洋

翻译: 李笑容

在此之前,让我们先用一篇映后实录回顾上周启动仪式中,电影《真正的家人》放映结束后,现场观众同影片导演法比安·古尔吉特与制片人阿梅莉·雅琪就电影进行热烈交流的现场实况。

本次影展3场《真正的家人》放映仍有余票,场次为: 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 5.5(周五)19:00 5.13(周六)18:20 北京百老汇影城amp店 5.11(周四)19:00

北京百老汇2023年法国电影展映

-阅读更多-

《关于我家的一切》 : 法国电影展映 | 动画界的奥斯卡奖,被它拿下!

《欧也妮·葛朗台》 :法国电影展映 | 向往伟大的爱情是否是种罪过?

影展周边 : 法展今日开票,周边兑换规则同步上线!!!

《少 女索朗日 : 内地首映,这位法国女导演如何拍出小津安二郎式的家庭故事?

《异国原乡》 : 这部戛纳主竞赛影片,即将北京首映

2023法国电影展| 春天,来这里看最好的法国电影!

b·SEE特典场 | 免费招募,本周四来看法展《真正的家人》!!!

2023法国电影展 | 排片 &开票时间,一文了解!

大使官宣 &《爱你活该我倒霉》 : 法展宣传大使宁浩官宣,为你推荐这部法式轻喜剧!

2023法国电影展映

开票时间:

4月28日(周五)中午12:00全面开票,会员可11:50提前购票。

票价详情:

百老汇购票小程序/APP:会员 70元 / 非会员 75元

淘票票、猫眼APP:80元 (不含电商平台服务费)

购票方式:

我其实就是片中的阿德里安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百老汇电影中心,来参加我们今天 法国电影展映《真正的家人》的放映活动 。我们马上有请影片的导演法比安·古尔吉特先生还有影片的制片人阿梅莉·雅琪女士上台,跟我们分享大家刚刚看过的这部影片。

法比安·古尔吉特::

笑容,我觉得咱们今年想想去年的场景也挺感慨的。去年法国电影展映的开幕式那天,只有我们俩,伊莎也不在。三年了,没有任何一位主创。两位是近四年来最初的两位来到法国电影展映的(主创人员)。

法比安·古尔吉特:

我非常的骄傲。

时间也不多,那我们就马上开始了。这个是导演的第二部剧情长片,之前您也拍过一部电影,就是《戴安娜的肩膀》。这部片子虽然没看过,但是看了一下介绍,那部片子的主人公是一位代孕的母亲,感觉某种程度上其实跟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片子有一点点主题上的类似,都会把 “母亲” 这个定义,这个身份作为影片想探讨的一个话题的中心。 想先问一下导演,你为什么会对这样的一个议题感兴趣。

法比安·古尔吉特:

这两部影片其实是很不一样的。第一部影片的故事其实离我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而第二部影片跟我个人的经历有关系,因为这是发生在我的家庭,我小时候的故事。

我其实就是片中这个阿德里安 ,而当时家里我的母亲有接待这样一位从18个月一直住到6岁的小孩。所以在拍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内心的触动是很大的,感受也很不一样。正是因为我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以后才有机会拍第二部电影。而这部电影在我的心中酝酿很久了,当时我的制片人说,“你现在可以拍这部片子了”,所以我开始去采访很多像这样去接待别的小孩的家庭。然后也去做了很多的采访,比如访问影片里的社工这样的人。 对于我来说,想要拍电影和想要拍摄这个故事的情感是紧紧地扭结在一起的,甚至是一个触发点。

《真正的家人》剧照

那我们问一下制片人,在他拍完第一部片子之后,导演说是在您的鼓励之下他开始把自己很私人的经验——童年的故事拍成电影。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会不会担心说,把自己的故事拿出来拍摄是否过于的私人化。 您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会鼓励他把自己的故事拍出来。

阿梅莉·雅琪:

其实我们在拍摄长片之前已经合作了5部短片。而正式拍完了第一部长片之后,我们确定说导演可以去讲他非常个人的故事,把他酝酿很久的故事拍出来。当我们去考虑怎样才能讲好这样一个故事, 我们反而觉得这个私人性是这部影片的一个优势,强项。

法比安·古尔吉特:

事实上我们这部片子有三个制片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玛丽、让和阿梅莉。当时玛丽跟我一起做了短片,然后我们想拍这部片子的时候,她跟我说,“你要考虑一点,你要确定做一部类型电影,由这个类型来保证讲好这个故事”。所以我们确定了这部电影是一个情节剧。

《真正的家人》导演法比安·古尔吉特、制片人阿梅莉·雅琪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现场

这部片子的片名叫做《真正的家人》。我觉得看完这部片子以后,在座的观众应该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家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现在还是很想听一听两位, 作为主创人员,对于你们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家人。

法比安·古尔吉特:

其实我选择这样一个标题的时候是有某种挑战性在里面的。因为在我看来,家庭的概念, 真正的家庭它其实不是一个固定、单一的概念,而是充满着多义性的 。因此,我在这部电影里,这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有一个变化的,从开头到结尾。所以,我想呈现的是这样一种在变动之中的,有变化的家庭概念。

阿梅莉·雅琪:

我也很同意法比安的说法。在我看来, 家庭的概念真正地存在于这些细微的区别之中 ,多义性的转化之中。所以我相信,家庭的概念绝对不是单一的。

法比安·古尔吉特:

我也很好奇,在座的各位对家庭有着怎样的想法。

映后观众Q&A

是枝裕和是一位对我非常重要的导演

我觉得真正的家人在这部影片里也有体现,就是养父母和生父母。可能在养父母心中,他们的感情可能要比生父母感情更深,因为他们与这个孩子每天都在相处。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不能跟父母在一起。我觉得真正的亲人不一定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养父母虽然跟他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对他的感情胜过亲生父母对他的感情。我觉得真正的家人是超越了血浓于水的感情,是在日常相处中真的有感情。例如这部影片中,当这位母亲跟他分开的一刻,母亲内心里的那些活动,纠结、难过、不舍,以及这个男孩对于生父的陌生,对养父母、对他平常相处的这些兄弟姐妹的感情 的深厚……我觉得家人的意义非常广泛,它不局限于一个定义。

导演,我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一直在流眼泪。我有想到前几年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那部电影也构建了毫无血缘关系的父子和母女。但是在您的影片当中,这位母亲她本身其实是有孩子的,但是她仍然像真正的母亲一样接纳了一个外来的孩子,她们的关系好。实际上,反而她们两人这种紧密的联系让我非常非常地感动,但是同时我也觉得这种奇妙的纽带之间反映出来了一种有一些残忍的真实。因为不管对于养父母来说,还是生父母来说,这个孩子的到来,和作为家庭中的一员,都会带来快乐。但是把他带离的时候,都会带来一种很莫大的伤痛,对于这个母亲来说也是这样子的。同时也想请问导演, 在构建和展现这样一种关系的时候,您觉得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纽带是否是甜蜜又有些残忍的?谢谢。

法比安·古尔吉特:

您提到了是枝裕和导演我非常地荣幸。因为这是一位对我非常重要的导演,尤其是我的电影和他的电影在主题性上是有关联的。 您说到的这种残酷和温柔,其实这种双重性正是触发我去拍摄这部电影的一个原因。因为在法国,这样的寄养家庭,像我母亲所做的,它是一种职业。他们要求的就是临时的,在一段时间内寄养这个孩子,但之后要让他回归到他们的家庭。当时对他们的教育只有一点说,“当你做这份工作的时候,记住,这个来到你家里的孩子,你要爱他,但不能太爱他”。所以这种矛盾,这种难以处理的东西,就是始终存在于这种关系之中。

法比安·古尔吉特《真正的家人》与是枝裕和《小偷家族》中无血缘的亲子关系

我们会试图把一个方形放进一个圆形里面

我觉得这部片子非常非常成功。导演的情绪和思想表达都非常的清晰。我希望能跟导演有个对话。因为我是做电影工作者,所以我想继续问一个更深一点的问题,一开始你讲到制片人希望这是一个类型电影,我觉得作为类型电影它非常成功,它的所有指向和所有表达都非常清楚,我特别想问,就是作为导演,因为你想让它成为类型片,那么你一定要给这个主人公设置一个敌对的对立面,那么就是这几个女性代表的这个制度,我想知道,这个故事里充满了你个人的亲身经历和情感,但 当个人经历被改编为一个类型片的时候,你什么地方要进行夸张或者说违心的处理,有还是没有,如果有的话,是哪些地方?

法比安·古尔吉特:

我想说,在这个创作过程之中,我并没有做什么夸张化的处理,我只是尝试用更清晰的方式解释这种关系,比如说您在片中看到的这位父亲,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这个小孩,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没有办法养育这个小朋友,我想说这个并不是我亲身经历,它并不是我家里的小朋友身上发生的事,但是我遇到这个人,反而让我的思路打开了,我之前的思路反而都清晰了。

因为我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那个小朋友在我家的时候到底是怎样一个背景,后来才得知那是一个并不美好的故事,但是我在当时是不清楚的,是读到了这位年轻父亲的故事之后,才把这一切都打通,把我想写的故事和我个人的情感,都连结在了一起,使我这个故事顺理成章了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的敌对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敌对关系,而是一边很爱这个孩子,而另一边也很爱这个孩子,所以 这种敌对是很复杂的一种情感,是两边的爱

我想说这种制度设置是内在于这种关系的,它们一直是在一种难以建立的关系之中去重建某种关系,在法语里有一个表述是很好的,就是说 “我们会试图把一个方形放进一个圆形里面”

《真正的家人》剧照

在法国,有很多孩子需要找到这样的寄养家庭

导演您好,这部片子看了以后,觉得很像之前看过的一部叫《夏日细语》的片子,西蒙的样子就和《夏日细语》里面那个小女孩重叠了,我想说这样一个寄养的制度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环境来说是蛮特别的,所以想问导演 在法国是否也有关于这个制度的一些争议和社会上一些不同的观点,然后您又是怎样一个看 法。

法比安·古尔吉特:

你说的这部电影我不知道,不好意思,回到法国后我会去看这部影片。这个制度已经快被挤爆了,因为有很多的孩子需要找到这样的寄养家庭,但是并没有足够的家庭来收留他们。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太多地去关注这些寄养家庭的状况。

《夏日细语》海报

感谢这部片子,它非常的成功。您刚才提到您的制片人非常鼓励您去拍摄,您需要积攒经验去拍摄这样一部跟个人情感非常紧密的片子, 因为这样的原因您才积攒到拍第二部影片吗?

法比安·古尔吉特:

没错,确实拍第一部电影是极度焦虑的,而拍第二部电影可以摆脱这种焦虑,尤其是 我的第一部电影《黛安的肩膀》,它是关于一个代孕母亲这样一个主题,它是有争议性的主题 ,有尖锐性的问题 ,所以我在拍摄第一部电影的时候体验到一种极度的恐惧,我很害怕,但拍摄第二部影片时这种害怕已经没有了,我已经不想再体验这种害怕带给我的这种挫败感。

《黛安的肩膀》剧照

非常喜欢这部影片,看完之后感觉有一种温暖在内心流动,喜欢影片里那种生动的场景以及演员在场景中塑造出的那种氛围。想问您是 如何在这种场景中带动演员,或者说如何在选角上进行考量的?

法比安·古尔吉特:

我想说的是,这个选角是非常艰难的,尤其是儿童演员的方面,因为这里要求小孩子去表演,有很大量的感情,有很浓烈的戏份,所以选角我们经过了几个阶段。首先我们进行了海选,面试了很多可以说是职业儿童演员,结果都不是很对,结果我们在街上发现了西蒙。阿德里安是从一个咖啡馆看到的,最终发现这两个很合适的小演员。

经过了几轮的组合后,我们觉得这三个小朋友的组合是最佳的选项。还有就是在选角阶段扮演西蒙和阿德里安这两个小朋友关系就已经非常好了。

《真正的家人》中的儿童演员

至于儿童演员和成人演员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我想讲的是大概在开拍前的一个星期,我们就把所有的演员都汇聚在一起, 演父母的演员和两个小朋友他们就在你们影片中看到的这个度假的地方一起生活了几个星期,游泳、打乒乓球都是真的 ,然后有一天我们说好吧,把摄像机架起来。所以说,小演员与成人演员通过体验建立起了这种连接感,他们是在真实的体验这一切,同时也是在真实演出电影。当他们明白了这些体验之后,我们就可以去拍一些更加复杂的场景。所以大家齐聚在餐桌旁,发现西蒙这件事的时候,我让大家用一种即兴的方式进行演出。

这里还有两个“奇迹”,就是这两个小朋友后来真的想成为演员。比如说他们看到演妈妈的演员很快就能哭出来,这两位小朋友就说“啊呀,我也想要这样”。像后来两个小朋友哭的那场戏,他们就有一直问,“我行了吗?我哭得够了吗?”他们就会一直来找我,我说还不行还不行。

在实拍的时候,我就让小朋友一直看前面的场景,让他们的情绪真的代入到里面,在那个时刻他们的情感是真的到了,我们实拍的时候就已经是拍摄他们很强烈的情感,小演员哭了出来,哭完以后特别开心说“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成功的哭出来了!”

我还想说的是,像西蒙这个小演员,后来就几乎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演员。就比如说里面他做噩梦的那一场戏,我其实写了一个非常难的噩梦的戏,让他去描述,但那些台词他实在是记不住,因为太难了,所以我就让他去即兴,所以他就编了四个一听就很假的噩梦,但他演的都特别真,所以你看到他讲述他的噩梦那一段,其实是他编的两个噩梦的拼接,但他演的是非常动人的。

侯孝贤、贾樟柯给了我许多启发

我有两个小问题,就是我想问制片人和导演, 你们接下来还会继续合作吗? 第二个问题是, 导演您下一部电影,或者说您接下来打算拍什么主题的电影,谢谢。

法比安·古尔吉特:

我们还是会一起工作,我们是从我的第二部短片就开始一起合作了,可以追溯到2009年,我和我的三位制片人,就是我刚刚提到的三位都在一起工作,尤其是叫让的那位, 他启发了我去拍摄我的下一部作品,依然是一个关于家庭的主题 ,是带着一些喜剧性,关于一对一起生活了很久,但现在需要分开的夫妻的故事。虽然他们已经建立了各自不同的生活,但现在必须重新回到一起,然后以一种宗教的方式去离婚。

我是学习电影的,我想问的是, 您在像李小龙、成龙他们这些中国电影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另外一个问题是, 在您家庭寄养的这个小伙伴,您和他还有联系吗?

法比安·古尔吉特:

我们要开始聊中国电影的话,可能三个小时都不够。(笑)因为我觉得中国电影对我的影响,无论是作为一个电影人还是电影迷都是非常大的,甚至早于美国电影和法国电影对我的影响。

我想说的是,我非常喜欢成龙的电影, 我觉得成龙的电影这种作为滑稽、有喜剧性的动作片是非常成功的,而且在其中甚至是带有一种诗意的。 为什么我说诗意呢,是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的令人感到有些悲伤的一点是,动作片都变得不真实,而他是能够在这些真实的动作中呈现出这种非常奇观性质的,非常让人叹为观止的一切,我觉得这是极具诗意的。

成龙电影中滑稽、喜剧的动作

一开始我是从一个演员的角度去看待像成龙这样的影片,当我后来开始学习拍电影的时候 ,像我提到的徐克、吴宇森他们的电影,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在剪辑上的。 比如说我开始看到的从窗户直接跳到花园里的这样的戏,并且是慢动作的,我都不知道这个是怎么拍出来的,后来我就从他们的电影里学习这种剪辑技巧。

另外还有像侯孝贤、贾樟柯这样的导演 ,我想说的不是在于主题方面,不是他们讲的故事,而是说他们的空间感、空间性,比如说人物是怎么样在这个空间里行动的,这是一种纯粹的场景调度上面的一个考虑,他们做的非常令人受启发。

贾樟柯电影中的场景调度与空间语言

关于您问的第二个问题, 在这个片子里大家看到的农场这一场戏,其实这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最后一次见到寄养在我家里的这个小孩儿 后来我尝试了各种方式,包括到了长大以后,通过社交网络去寻找他,但都没有找到。所以我在这部片子的片尾字幕里留了一个小小的暗号,如果他看到这个片子,他就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拍了这部电影。但是我想说的是, 我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再见到他,而是想让他知道他对我有多么的重要。 他曾经在小时候被人认为是一个可以随便弃置的棋子,放在这里,放在那里,但我想告诉他的是,他是铭刻在我心里一生的人。

-END-

扫码购买 影展周边👇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