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符合一定设计标准的 洪水 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它的洪峰流量或(和)时段洪水总量通常要求等于设计洪峰流量或(和)设计时段洪水总量。
过程线反映了设计洪水流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包括洪峰流量、一次洪水总量、起涨历时、退水历时以及峰形等洪水过程线的主要因素, 反映了一次洪水从起涨到退水的全过程。它一般应用于对洪水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必须考虑洪水调节变形影响的工程 (如水库、河川枢纽等),用以确定工程设计规模。在分析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时,因涉及到不同地区(如上、下游,或分汊河道)洪水之间的错峰遭遇,往往也要提出分片的设计洪水过程线。
当采用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时,一般采用典型洪水过程线模拟放大的方法。典型的含义是根据流域形成洪水的条件,在模拟放大后可能发生并能保证工程安全。一般选择峰高、量大、峰型集中、主峰偏后的洪水过程作为放大的模式;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择与放大的方法,与工程调节径流的能力和泄水能力有关。如果工程调节能力较强,泄水能力较弱,则应选择洪水总量较大的洪水过程,放大时,必须采用以水量放大为主的方法;反之,则应选择以洪峰流量较大的洪水过程,放大时,采用以洪峰流量放大为主的方法。
①同倍比法:对于调节能力较弱以排洪为主的工程,一般以洪峰放大系数作为过程线的放大系数,即以工程设计断面处设计频率洪峰流量,与典型洪水过程线洪峰流量的比值,放大整个典型过程,使经过放大以后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流量和设计频率的洪峰流量相等。反之,如果调洪能力较强,则以典型和设计的同历时洪水总量比值,放大实测过程,使放大后的洪水总量等于设计频率的洪水总量。
②同频率法:有一些工程既受洪峰的控制又受总量的控制,往往采取洪峰和总量同频率放大方法。
洪峰流量的放大,参照同倍比法中以洪峰放大系数放大的方法。使放大后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流量等于设计频率的洪峰流量。
洪水总量的放大,往往采取不同历时洪水量同频率内包的方法。放大时,先放大短历时的部分,再逐步向外扩展,最终使每个历时的洪水总量都等于同一设计频率不同历时的洪水总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1、t2……表示不同的历时;K为放大系数;P为设计频率,W t1 、W t2 分别为历时 t1,t2 的洪量;W′t 1 、W′t 2 为历时 t1 t2 的典型过程线上的洪量。由于各种历时的放大比值不同,在过程线的流量突变处要修匀。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