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好帅的西装  ·  JR63406: Hierarchical ...·  1 年前    · 
逆袭的登山鞋  ·  数据类型概述 - 掘金·  1 年前    · 
读研的橙子  ·  绑定到WPF ...·  1 年前    · 
淮南市, 安徽省 辖地级市,古称 州来 、寿春、下蔡, Ⅱ型大城市 ,地处安徽中北部, 长江三角洲 腹地, 淮河 之滨,东与 滁州市 毗邻,东南与 合肥市 接壤,西南与 六安市 相连,西与 阜阳市 相接,北与 亳州市 蚌埠市 交界,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总面积5650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1月,全市辖5个区、2个县 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02.7万人。
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淮南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华东地区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生产基地、安徽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宜居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首批试点智慧城市 、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中国成语典故之城 ,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历史代表文化为淮河文化 ,境内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八公山等景点。
2022年,淮南市生产总值(GDP)15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 淮南人文地图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市境淮河以南属九江郡(郡治寿春),凤台县及淮河以北属泗水郡。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英布获罪伏诛,改封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今寿县)。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刘长获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淮南国被分为淮南、衡山、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都寿春。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刘安获罪自尽,废淮南国,复为九江郡,治寿春。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部,属扬州刺史部,驻九江郡,寿春为九江郡治所。西汉时期,市境先后为淮南国、九江郡所辖,凤台县属沛郡下蔡县。
东汉 时期,市境为九江郡所辖,分属寿春县、下蔡县。三国时期,曹魏设淮南郡,寿春为郡治兼扬州治所。其后,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为淮南王,明帝青龙元年(233年),移治合肥新城。其间,市境为淮南郡所辖。
西晋 初年,扬州迁治建邺,淮南郡迁治于寿春,市境为其所辖。永嘉乱起,淮河流域沦为战乱区,江淮郡县大批废弛,北人南迁。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于湖,市辖境则为侨置的南梁郡。孝武帝时,因避帝后郑阿春名讳,改寿春为寿阳。
南北朝 期间,刘宋、南齐、萧梁沿袭东晋,侨置淮南郡于江南。市境淮河以南先后有豫州、南梁郡等侨置郡县。北魏、北齐、北周、隋时,市境淮河以南复为淮南郡所辖,淮河以北属汝阴郡下蔡县。
隋开皇八年(588年),置淮南行台尚书省,治所寿春;次年灭陈,改行台省为寿州总管府。大业三年(607年),改置淮南郡,寿春为郡治所。
唐,置淮南道,市境淮河以南属淮南道寿州所辖。天复二年(902年),唐封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为吴王,都扬州,寿州为吴国地。淮河以北属河南道颍州下蔡县。
五代 初,吴王天祐四年(907年),置寿州忠正军节度使。吴天祚三年(937年),南唐代吴,以寿州置清淮军节度使。后周显德四年(957年),世宗拔寿州,置忠正军节度使,徙军治、州治于下蔡(今凤台),称北寿春,寿州称南寿春。
北宋,置淮南路,市境属淮南路寿州(治下蔡)所辖。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市境为淮南西路寿州所辖。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寿州为寿春府,府治在北寿春(下蔡)。
南宋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和议,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市境淮河以北属金国,淮河以南为宋地。金以下蔡为寿州,置防御使,隶汴京路(后改称南京路);宋置安丰军,治安丰县,寿春隶安丰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复置寿春府,隶淮南西路,寿春为府治,兼制安丰军。
元代 ,市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分属寿春、下蔡两县所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怀远县,今市区东部属怀远县辖地。明代,市境属南京凤阳府辖地,分属寿州(包括今凤台县)、怀远县。
清初,市境属江南行省凤阳府,分属寿州、怀远县所辖。顺治十八年(1661年),置江南省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凤阳府隶属左司。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改称安徽布政使司。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寿州分置出凤台县,辖故下蔡县地,同城分治。同治三年(1864年),凤台县迁治于下蔡县故地(今城关)。同治四年(1865年),安徽置3道,市境隶属凤颍六泗道(后改为皖北道)凤阳府。
民国 元年(1912年),废道府,市境分属寿县、凤台、怀远县。民国三年(1914年),市境属安徽省淮泗道(治凤阳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市境隶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驻寿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属第三区,专员先后驻立煌(今金寨)、六安;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第三区改为第二区。其中有“淮南三镇”之称的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均属怀远县所辖。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市境分属淮南矿区、寿县、凤台县;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
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
1977年1月,凤台县由阜阳专区划入。1999年11月,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批准成立。2004年7月,孔店乡、三和乡、曹庵镇、史院乡、孤堆乡、杨公镇、孙庙乡由长丰县、寿县分别划入淮南市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六安市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2016年1月,寿县正式划归淮南市。
截至2022年11月,淮南市辖 田家庵区 大通区 谢家集区 八公山区 潘集区 、凤台县、寿县共5个区、2个县;下设19个街道、59个镇、12个乡,共90个乡级政区;下设279个社区、827个村。 市人民政府驻田家庵区和风大街88号。
名称
下辖地区
田东街道 新淮街道 淮滨街道 、公园街道、国庆街道、泉山街道、洞山街道、龙泉街道、朝阳街道、安成镇、舜耕镇、曹庵镇、三和镇、史院乡
大通街道、上窑镇、洛河镇、九龙岗镇、孔店乡
立新街道、平山街道、谢家集街道、蔡家岗街道、谢三村街道、唐山镇、杨公镇、望峰岗镇、李郢孜镇、孙庙乡、孤堆回族乡
新庄孜街道、土坝孜街道、毕家岗街道、山王镇、八公山镇
田集街道、泥河镇、芦集镇、 潘集镇 、平圩镇、高皇镇、架河镇、夹沟镇、祁集镇、贺疃镇、古沟回族乡
城关镇、新集镇、顾桥镇、朱马店镇、张集镇、桂集镇、凤凰镇、杨村镇、丁集镇、刘集镇、大兴镇、尚塘镇、毛集镇、焦岗湖镇、夏集镇、钱庙乡、古店乡、关店乡、李冲回族乡
寿春镇、正阳关镇、保义镇、双桥镇、迎河镇、板桥镇、堰口镇、隐贤镇、安丰镇、茶庵镇、众兴镇、三觉镇、炎刘镇、小甸集镇、瓦埠镇、丰庄镇、涧沟镇、刘岗镇、大顺镇、双庙集镇、安丰塘镇、窑口镇、张李乡、八公山乡、陶店回族乡

淮南市 位置境域

淮南市介于北纬31°54′8″—33°00′26″和东经116°21′5″—117°12′30″之间,地处安徽省中北部,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最东端位于大通区孔店乡王祠村以东、高塘湖中心线上,最西端位于 凤台县 尚塘镇侯海孜以西与 利辛县 接壤处,最南端位于寿县三觉镇冯楼村槐树庄以南与 六安市 金安区接壤处,最北端位于凤台县与 蒙城县 利辛县 交会的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上。辖区东西最长距离80.23千米,南北最长距离122.68千米,总面积5533平方千米。 淮南市政区图
淮南市境在构造单元上属于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南陷褶断带(即华北地台豫淮褶皱带)东部的淮南复向斜。东界为 郯庐断裂 ,西临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邻合肥坳陷,南北为洞山断裂和刘府断裂夹持。区内构造以北西西向构造占主导地位,受后期强烈改造,但总体形态变化不大,复式向斜内次一级褶皱及断裂发育。地质演化历史可分为前震旦纪、 震旦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第四纪 3个阶段,前震旦纪,淮南地壳处于活动阶段;震旦纪—三叠纪属于剧烈运动时期,先后经历蚌埠、凤阳、皖南、加里东、华西力、印支等运动。其间地壳几度隆起沉降,形成海陆交互相地层。特别是晚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成为煤炭资源良好的生成条件,从而形成境内大量的煤炭资源。侏罗纪—第四纪,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塑造出今天的地貌特征。
淮南市境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为丘陵,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以寿县为例,北、中部为淮河冲积平原;西北部为沿淮河、淠河洼地;东南部为岗地。淮河南岸由东至西隆起不连续的低山丘陵,环山为一斜坡地带,宽约500—1500米,坡度10°左右,海拔40—75米;斜坡地带以下交错衔接洪冲积二级阶地,宽500—2500米,海拔30—40米,坡度2°左右;舜耕山以北二级阶地以下是淮河冲积一级阶地,宽2500—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缓;一级阶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滩,宽2000—3000米,海拔17—20米,漫滩以下是淮河滨河浅滩。舜耕山以南斜坡以下,东为高塘湖一、二级洪冲积阶地,西为瓦埠湖一、二级洪冲积阶地;中为丘陵岗地。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淮河以北平原地区为河间浅洼平原,地势呈西北东南向倾斜,海拔20—24米,对高差4—5米。

淮南市 气候

淮南市境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主要气候特征是: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市境年日照时数2239.2小时,年平均气温15.3℃,年降水量937.2毫米,全年无霜期223.7天。由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于稻、麦、油菜、豆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生长,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提高了光、热、水资源的利用率。但由于不同年份之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一年之中降水的分配也不均匀,再加上春、秋季气温不稳定,所以各种不利的气候因素也常常给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甚至造成重大灾害。

淮南市 水文

淮南市境属淮河流域,主要水域有淮河、东淝河(瓦埠湖)、泥河、架河、窑河(高塘湖)、茨淮新河、石涧湖、胡大涧以及采煤塌陷区积水而成的湖泊等。此外还有泉山、老龙眼、乳山、丁山等小型山塘水库。境内河流水源主要靠上游补给,其次是自然降水提供,汛期与雨季一致,径流量高峰与降水旺月同步。

淮南市 植物资源

淮南市境植被属亚热带至暖温带过渡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舜耕山、八公山、上窑山等丘陵和平原上的原始植被经人为垦殖,已荡然无存。现存人工植被(次生植被)大多为建国后营造,沿山脊山坡分布着以刺槐、侧柏、黑松、麻栎等树种为主组成的混交林。平原地区主要为农村四旁植种的椿、杨、柳、楝、桑、梓、榆、枣、中槐、刺槐、泡桐等树木组成。全市有乔灌木树种75科、169属、335种。其中裸子植物类共有7科、19属、53种;被子植物类的双子叶植物纲共有63科、145属、273种,单子叶植物纲有5科、5属、9种。阔叶树种:麻栎、栓皮栎、黄连木、山槐、刺槐、枫杨、青桐、泡桐、臭椿、苦楝、榆树、柳树、桑树、梓树、悬铃木、中槐、皂角、香椿、女贞、银杏等。针叶树种:黑松、侧柏、马尾松、雪松、水杉等。果木树:桃、梨、柿、李、杏、海棠、樱桃、枣、石榴、苹果、山楂、葡萄等。灌木类:酸枣、胡枝子、枸杞、棠梨、荆条、柘树、紫穗槐等。草本植物:白茅、荩草、野古草、索索草、扒根草、蓟、碱蓬、碱蒿、灰灰菜、棱草、牛毛毯、野萍等。

淮南市 动物资源

淮南市境内动物有以下几种:野生哺乳类:狼、野猪、野兔、狐狸、刺猬、獾、黄鼬、田鼠、家鼠、黑线鼠、狸猫、貂、蝙蝠。野生鸟类:喜鹊、灰喜鹊、斑鸠、猫头鹰、伯劳、鹰、绿头鸭、鸳鸯、天鹅、雁、鹌鹑、雉、獐鸡、家燕、金腰燕、百灵、云雀、画眉、山雀、麻雀、黄鹂、翠鸟、白鹭、鹳、鹤等。野生鱼类:鲤、鲢、鳊、青鱼、乌鱼、草鱼、鲶、鲫、汪鱼、黄尖、马浪、柳条鱼、鳜鱼、黄鳝、河鳗、泥鳅、刀鳅、银鱼等40余种。爬行类:龟、鳖、水蛇、土斑蛇、花斑蛇、蜥蜴、壁虎等。两栖类:青蛙、蟾蜍、蝾螈等。无脊椎动物:节肢类有:草虾、螃蟹、小龙虾、蜘蛛、蜈蚣、蚰、蝎等,其中昆虫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蝴蝶、蜻蜓、螳螂、蝉、蜜峰、黄蜂、蝗虫、蟋蟀、萤火虫、蚂蚁、蝼蛄、蟑螂、蚱蜢、金龟子、地鳖虫等。软体类有:河蚌、田螺、蜗牛。其它常见的还有蚯蚓、水蛭等。

淮南市 矿产资源

淮南市境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石灰岩为次,主要是非金属矿产。由于煤炭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故有淮南煤田之称。淮南煤田位于淮河中游两岸,东西长达18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面积达3600平方千米,其中含煤面积2800平方千米。淮南煤田分为淮南矿区和潘谢矿区。淮南矿区东起九龙岗,西至凤台县,南以舜耕山、八公山为界,北界为谢桥—古沟(或高皇)向斜轴,东西长40千米,南北宽10千米,面积约400平方千米,是淮南煤田的老开发区。潘谢矿区东起高皇寺,西到正午集,北临界沟集、阚疃集,南以谢桥-古沟向斜轴为界,东西长100千米,南北宽为24千米,面积约2400平方千米,是淮南煤田的新开发区。淮南地区其它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得天独厚,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灰岩、白云岩、粘土、磷块岩、紫砂、矿泉水等,开采价值很高。
根据淮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303352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42012人相比,减少308484人,下降9.23%,年平均下降0.96%。全市共有家庭户1137336户,集体户48742户,家庭户人口为2871121人,集体户人口为16240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29人。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常住人口30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05%,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
淮南市有34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8万人,居安徽省第二位,占全市总人口的2.1%。全市有4个民族乡、23个民族村,分别占安徽省民族乡村数量的44.4%和17%,此外还有4个民族社区。
书记
副书记
常委
秘书长
主任
副主任
刘涛、赵期中、朱平、沈斌夏智明
秘书长
王怀义
市长
常务副市长
汪谦慎
副市长
张志强、孙良鸿、陆晞、晁友福、张劲松、程俊华、王启超 、 乌吉阿哈买提·吐尔逊
主席
副主席
秘书长
统计截至2022年9月 [24-26] [35-38]
2022年,淮南市生产总值(GDP)15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648.9亿元,增长2.3%,其中工业增加值569.1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734.1亿元,增长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0.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802元,比上年增加3453元。
2022年,淮南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8%,民间投资下降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9%。社会领域投资增长54.4%,其中卫生投资增长129.9%。
2022年,淮南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税收收入75.6亿元,增长1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9.5亿元,增长7.9%,其中十三大类民生支出248.9亿元,同比增长5.3%。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项目看,教育支出增长4.1%;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2.6%;卫生健康支出增长7.3%。

淮南市 第一产业

2022年,淮南市粮食种植面积53.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1.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03%;水稻种植面积28.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08%;油料种植面积1.3万公顷,增长3.3%。
2022年,淮南市粮食产量317.7万吨,增长0.2%。其中,夏粮120.3万吨,增长0.9%;秋粮197.4万吨,下降0.2%。油料产量3.5万吨,增长0.3%。蔬菜产量93.1万吨,增长3.4%。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生猪存栏66.5万头,比上年增长4.2%;全年生猪出栏123.1万头,增长4.9%。肉类总产量19.8万吨,增长4.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2.8万吨,增长3.1%。全年水产品产量18.6万吨,比上年增长3.1%。禽蛋产量11.6万吨,增长5.0%。牛奶产量1.3万吨,增长3.1%。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6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1.1%。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5.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

淮南市 第二产业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0.8%,股份合作企业下降22.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9%。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5%,制造业下降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4%。分行业看,重点监测的36个工业大类行业有18个增加值保持增长。煤电行业增加值增长1.5%,非煤电行业增加值下降1.9%,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原煤增长0.9%,洗煤增长3.6%,发电量下降0.3%,合成氨增长13.6%,化肥增长5.2%,乳制品增长10.1%,化学药品原药增长32.5%,纯碱增长10.3%。
2022年,淮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43.3亿元,比上年增长8.3%。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5.8%,制造业下降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0亿元,同比增长4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81元,比上年减少0.28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25%,同比提高1.07个百分点。
2022年,淮南市建筑业增加值81.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17家,比上年净增99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0.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14.4万平方米。

淮南市 第三产业

2022年,淮南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8.9亿元,比上年下降2.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2.1亿元,下降1.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8.8亿元,下降1.2%;金融业增加值105.2亿元,增长8.3%;房地产业增加值87.5亿元,下降5.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66.4亿元,增长4.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2%,利润总额增长8.1%。
2022年,淮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3.1亿元,比上年增长2.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18.2亿元,增长4.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4.9亿元,下降3.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779.1亿元,增长2.1%;餐饮收入104亿元,增长0.5%。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增长6.7%,肉禽蛋类增长21.5%,服装类增长1.7%,金银珠宝类下降15.2%,日用品类增长15.5%,书报杂志类增长16.0%,中西药品类增长21.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4.9%,家具类增长3.1%,通讯器材类下降1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8.7%,汽车类下降3.7%,石油及制品类下降7.4%。
2022年,淮南市进出口总额1198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出口116394万美元,增长23.7%;进口3487万美元,下降49.1%。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67.8亿元,比年初增加357.1亿元,增长13.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189.8亿元,比年初增加266.6亿元,增长13.9%。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债券市场融资余额508.2亿元,同比下降7.0%,其中中期票据余额219.8亿元,企业债余额126亿元。当年100家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年末,全市有1家公司在主板上市,1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4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594家公司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
2022年,淮南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1.3亿元,增长11.7%;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1.6亿元,下降1.7%。赔款和给付26.1亿元,增长5.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5.2亿元,下降4.3%;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0.9亿元,增长22.5%。

淮南市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52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222.0亿元。全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3782件,上年增长23.1%。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2项,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省级实验室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5个;国家级、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143家。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有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59个,其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法定及授权计量检定技术机构7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0.96万台(件)。全年制定、修订地方标准2项。年末,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0个。

淮南市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4.3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6.0万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6.1万人;幼儿园在校学生9.0万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均为100%;高考录取2.3万人。
类别
学校名单
中职中专学校
安徽机械工业学校 (淮南师范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安徽理工技师学院 (淮南矿业高级技工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
-

淮南市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有文化馆9个,博物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站91个,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85个。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均为100%。《淮南日报》、《淮河早报》全年共发行1367万份。

淮南市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678个,其中医院8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6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9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8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8个,村卫生室84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1.7千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2千人,注册护士10.2千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1.3千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9.8千张。中心血站1个,全年共有2.4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1505.6万人次。

淮南市 体育事业

2022年,淮南市在省级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获金牌34枚,银牌27枚,铜牌44枚。开展了2022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举办了淮南市第九届新年登高活动,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70周年全民健身主题活动、淮南市田径公开赛、寿县古城墙健身徒步大会等14项次重大活动。

淮南市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9.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51.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1.3万人,全年为0.5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年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34.6万人和32.9万人。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8.3万人。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1.7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6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1.9万人。
截至2022年底,淮南市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90个,床位23.8千张,收养各类人员7.7千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30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1104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0.4千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85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847万元。

淮南市 综述

淮南市交通事业起步早,发展快。因淮河舟楫之利,航运业历史悠久,淮南煤矿兴起之初,航运是其主要的运输形式。民国25年(1936年)淮南铁路(田家庵—裕溪口)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淮南煤炭运抵长江流域的运程,而且还是沟通江淮之间陆路运输的最便捷形式。50年代建成大(通)八(公山)线,保证了矿井建设和客货运输的需要。70年代,随着潘集煤田的开发,阜(阳)淮(南)铁路兴建,一座气势雄伟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横跨淮河,为千里淮河第一桥。建国后建成的纵横交织的公路网则成为沟通市内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进入80年代,淮南铁路、公路、航运业全面发展,铁路复线建成通车,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邮电通信也得到长足发展,邮政电信可达世界各地。1988年开通的洞山至田家庵光缆数字通信线路为省内第一条,它标志着淮南市邮电通信已跨入安徽省先进行列。
2022年,淮南市货物运输量21384万吨,比上年增长1.0%;旅客运输量658万人,下降51.8%;公路货运周转量69.8亿吨千米,下降0.5%;公路客运周转量3.5亿人千米,下降56.0%;水路货运周转量552.4亿吨千米,增长7.1%;港口吞吐量1177万吨,增长3.3%。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48.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1%,其中私人汽车42.0万辆、增长6.9%。民用轿车拥有量25.1万辆、增长6.4%。全市公共汽车1725辆,其中新能源公交1302辆。全年新增一级公路16千米,到2022年末,全市公路里程952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11千米、一级公路199千米、二级公路542千米。

淮南市 铁路

淮南市铁路运输网络发达,铁路运输有 阜淮铁路 淮南铁路 2条普速铁路,合蚌客运专线、 商杭高速铁路 贯穿淮南,另有淮张、淮田2条支线铁路,矿区铁路更是纵横交错。截至2011年,淮南境内铁路线总长度达431千米,铁路线上镶嵌着淮南站、淮南西站、大通站、潘集站、凤台站等共16个火车站。在中国所有城市中,淮南 铁路线路 最长、车站最多,当创城市铁路“吉尼斯纪录”,有着许多大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也为淮南今后发展城市轻轨交通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合肥新桥机场S1线寿县段项目开工。

淮南市 综述

淮南市文化底蕴厚重。西汉时淮南王 刘安 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千古名篇——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 淮南子 》,发明了华夏美食豆腐。淮南名胜古迹众多,有被中外考古学家称道的“五古”(即古战场、古墓群、古寿州窑、茅仙古洞、古生物化石群),其中的淝水之战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淮南市力打“淮南子”文化、花鼓灯文化、豆腐文化、少儿艺术和八公山旅游文化“五张牌”,激活“文化强市”。积极推动《淮南子》“古为今用”,大力宣传《淮南子》,扩大影响。一批花鼓灯专业表演团体,多次代表国家和安徽省组团出国演出,展示花鼓灯艺术的品牌优势。从1992年开始,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淮南市承办的中国豆腐文化节。

淮南市 主要文化

寿春楚文化
楚文化 是古中原文化与楚蛮(今江汉一带)区域性土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基本要素是:青铜冶铸工艺、纺织和刺绣工艺、老庄哲学、屈原的诗歌和庄子的散文、美术音乐舞蹈等。 寿春楚文化 是淮夷文化与楚文化互相影响、渗透、融合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古文化。 寿县 是一座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楚大鼎、鄂君启金节、郢爰等。
花鼓灯
淮河流域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花鼓灯,是流行于淮河流域四省二十多个县、市,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有舞、有歌、有锣鼓等打击乐演奏、有情节简单的小戏。它是中国九亿汉族人创造的最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是汉族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间舞蹈,它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是世界上最能用肢体语言表达复杂情节和人物的民间舞蹈之一。
推剧
“推剧”是安徽省地方戏曲之一,属于稀有剧种。推剧又名“四句推子”,是在民间舞蹈“花鼓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年轻剧种。
截至2020年3月,淮南市有A级旅游景区40家,其中4A级8家、3A级20家、2A级12家。
A级景区
4A
天宝双遗文化园
3A
宝根生态农庄
-
2A
淮南景点
名山名水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
中国最具现代化能源城市
中国花鼓灯艺术研发基地
中国能源之都
中国火电三峡
国家大型煤炭基地
全国13个亿吨煤炭基地之一
全国6个煤电基地之一
新中国电力工业的摇篮
华东工业粮仓
中国最佳投资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国成语典故之城
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淮南市消保委荣获“中消协2020-2021年度消费维权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1月,入选安徽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点城市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