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至1982年3月,卢泰愚任政务第二长官,负责外交和安保工作,出访多个国家。1982年3月,全斗焕政府设立体育部,卢泰愚任首任长官。一个月后调任内务部长官。1983年至1986年任首尔(旧译汉城)奥运会组织委员长,1984年-1985年兼任大韩体育会会长、1984年兼任
委员长、1984年-1986年兼任首尔亚运会组织委员长。1985年2月作为执政党民主正义党党员,在第12届国会选举中当选议员。1985年至1987年任民主正义党代表委员,地位仅次于总裁全斗焕。
卢泰愚
发表宣言
1985年以来,随着支持民主化的新韩民主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在野党,在野民主势力与全斗焕政权的交锋日趋白热化,焦点在于改宪问题。全斗焕政权主张
责任内阁制
,以便执政党民主正义党能继续执政,而在野民主势力则主张总统直选制,要求全民普选总统。1987年1月,
首尔大学
学生朴钟哲被警方拷打致死的事件导致民众反对全斗焕政权的情绪不断发酵。全斗焕在4月13日宣布任内维持现行宪法(4·13护宪措施),又引发轩然大波。在政局不稳的情况下,全斗焕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此前民正党内部传言国务总理
卢信永
是全斗焕接班人,也有人说安企部长
张世东
是全斗焕接班人,但实际上全斗焕并未考虑过接班人问题。随着1987年政治危机的来临,全斗焕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卢泰愚一直对他毕恭毕敬,加上卢泰愚的亲信朴哲彦(也是卢泰愚的内表弟)为首的一派人马(被称为“卢泰愚师团”)多方劝说,全斗焕终于在1987年6月2日指定卢泰愚为接班人。当时卢泰愚说:“害怕得手足无措了。阁下,请您领导到底吧!”
[16-17]
6月10日,民主正义党在
蚕室综合运动场
象征性地举行了投票选举卢泰愚为下届总统候选人的大会,卢泰愚当选后表示将在完成“两件国家大事(总统大选、奥运会)”后实行改宪。恰巧在这一天,首尔爆发了要求实行总统直选制的大规模抗议示威,人们高呼“废除护宪”、“打倒独裁”的口号,拉开“六月民主抗争”的序幕。庆祝卢泰愚成为下届总统候选人的宴会举办地点
希尔顿酒店
就是示威最激烈的地方之一,警方发射的催泪弹的气味传到宴会场,包括卢泰愚在内的所有参会人员都闻到了,以致当晚卢泰愚陷入苦恼之中而睡不着觉。
其后,示威愈演愈烈,席卷全韩,全斗焕无能为力。6月17日晚,全斗焕在祝贺卢泰愚成为民正党总统候选人的酒席上表示,将以卢泰愚为中心,准备收拾时局的方案。6月19日上午,全斗焕在青瓦台召见军方官员,作出了部署军队、实施紧急措施的决定。下午2点,卢泰愚、李春九、安武赫、朴哲彦等民正党主要干部召开党政会议,讨论结果是不宜出动军队、政治解决优先,全斗焕随即在下午4点保留了部署军队的决定。6月22日,卢泰愚向全斗焕提出了朝野对话的收拾时局方案。全斗焕予以采纳,于是在6月24日与统一民主党总裁
金泳三
、新韩民主党总裁李敏雨、韩国国民党总裁
李万燮
对话。其中与金泳三的对话不欢而散,但李万燮向全斗焕献计接受总统直选制,以退为进,这样可以让反对派内斗,从而坐收渔翁之利,全斗焕听从李万燮的建议。当晚,全斗焕和卢泰愚商量后就确立了“接受总统直选制”和“
金大中
赦免复权”两个方针。
[19-20]
卢泰愚宣读《6·29宣言》
6月25日,卢泰愚招来朴哲彦,提出要草拟一个包括实施直选制改宪在内的民主化宣言。6月26日,就爆发了席卷全韩33个城市、130多万人参与的“国民和平大游行”。迫于压力,全斗焕于6月27日上午9点20分召见秘书李钟律、金声翊,要求他们拟就一篇谈话稿,等卢泰愚发表宣言后他会发表该谈话来表态接受。另一方面,卢泰愚和朴哲彦从当天下午5点15分开始,修改了5个多小时的宣言,讨论了各种细节。6月28日晚,卢泰愚在家里和朴哲彦进行对宣言的最后敲定。
6月29日上午9点,卢泰愚在民正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宣读了“为了收拾时局的特别宣言”,即“6·29宣言”,内容有八点,分别是:
-
通过朝野协商,早日修改宪法,实行总统直选制,并依新宪法举行总统大选,实现和平换届;
-
修改总统选举法,保障自由参加选举和公平竞争;
-
清除不和与对抗,谋求国民的大和解、大团结,首先赦免金大中;
-
进一步尊重人的尊严,并最大限度地伸张每个国民的基本人权;
-
为畅达言论自由,要从根本上改善有关的制度和官员的行为;
-
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各部门的自治和自律;
-
在保障政党健康活动的过程中,尽早造成对话和妥协的政治风气;
-
为建设一个光明美好的社会,应当大胆采取社会净化措施。
发表结束后,卢泰愚先前往铜雀山国立墓地参拜,然后驱车前往牙山的显忠祠祭告
李舜臣
。7月1日,全斗焕发表特别谈话,表示全部接受6·29宣言。一时间韩国充满了节日的氛围。卢泰愚发表6·29宣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韩国的军部独裁统治寿终正寝,民主化转型之门由此开启。
卢泰愚
就任总统
1987年7月10日,全斗焕辞去民主正义党总裁之职,卢泰愚接任,并依据直选制改宪后的新宪法与总统选举法与在野势力在全民普选中角逐第13届总统宝座。与卢泰愚竞争的主要是统一民主党总裁
金泳三
、新民主共和党总裁
金钟泌
。其后统一民主党顾问
金大中
也宣布参选,并另立和平民主党,于是形成了“一卢三金”的格局。由于在野势力一分为三,局势对卢泰愚非常有利,再加上11月29日发生了朝鲜特工制造的
大韩航空飞机爆炸案
,卢泰愚趁机喊出了“伟大的普通人,相信我”的口号,拉了不少保守选民的选票。全斗焕政府也想方设法为卢泰愚保驾护航,以免其落选,甚至考虑过篡改选票的手段。
最终在12月16日举行的相对公平、公开、公正的总统大选中,卢泰愚得到8,282,738票,以36.64%的微弱优势当选韩国首任真正意义上的民选总统。金泳三和金大中的得票加在一起的话,将超过卢泰愚416万票。所以时人戏称把卢泰愚送进青瓦台的是“五金”(金泳三、金大中、金钟泌以及制造空难的两个朝鲜特工
金贤姬
和金胜一)。
1988年2月25日,卢泰愚宣誓就职大韩民国总统
1988年2月25日,卢泰愚宣誓就职大韩民国总统,发表题为《普通人的伟大时代》的就职演说,宣布了“民族自尊、民主和合、均衡发展、统一繁荣”的施政方针,开启了
第六共和国
。
1988年2月,卢泰愚宣布了新内阁的组成,其中有7位是第五共和国的高官,令韩国民众大失所望,有记者讽刺卢泰愚的第六共和国实际上是“第5.5共和国”。
还有人戏称卢泰愚为“戴假发的全斗焕”。
同年4月,举行第13届国会选举,执政党民主正义党虽然获得全部299议席中的125席,保持了国会第一大党的位置,但未能取得过半数的席位;金大中的和平民主党获得70席,成为第一在野党,统一民主党获59席,它们与获35席的新民主共和党组成共同交涉团体,从而出现了在野三党携手控制国会的“朝小野大”的局面。
在此情况下,在野三党联手向卢泰愚和民正党施压,展开“五共清算”,卢泰愚被迫同意,但提出不得对全斗焕本人进行政治报复。另一方面劝说全斗焕于1988年11月23日发表道歉声明,全斗焕随即隐居
雪岳山
百潭寺
,由此他几乎与卢泰愚反目成仇,变得水火不容,并后悔让卢泰愚当接班人。
当初卢泰愚竞选总统时,许诺如果当选,将在任满一年后举行“中间评估”,让公民投票决定他是否可以继续担任总统。1989年3月,卢泰愚宣称他将推迟举行公投。6月正式宣布取消公投,理由是这样的公投会引起宪政秩序的混乱和国力的浪费,还会激化地区冲突和劳工抗争。此举取得了金大中和金钟泌的支持。两金相信,如果卢泰愚经受住公投的考验,那他的地位就会大大提高,影响到在野党的势力;如果通不过,由于时间过于仓促,重新大选对两金自己也不利。
其后,卢泰愚考虑让民主正义党与在野党联合,以解决“朝小野大”的局面,和平民主党总裁金大中认为这会让民主倒退而加以拒绝,统一民主党总裁金泳三与新民主共和党总裁金钟泌则同意与民主正义党合并。1990年1月22日,三党决议合并为民主自由党,5月该党实行总裁制后,卢泰愚就任总裁。于是“朝小野大”的局面结束,执政党获得了国会控制权,随着政府活动空间的扩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家的施政能力,使得卢泰愚能够从容应付各种危机,比较顺利地完成任期。另一方面,保守三党内反对合并的派系组成了民主党,1991年与金大中的平等民主党合并为“民主党”,韩国由此初步形成了两党体制格局。
1992年3月24日,第14届国会大选举行,执政党获得149席,未能达到半数以上,其余席位由民主党及
郑周永
等财阀组成的国民党瓜分。作为推进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卢泰愚决定放弃以往总裁享有的“指定接班人”特权,以“中立”的立场面对党内竞选者,完全由党员代表民主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1992年5月19目的民自党全党大会上,金泳三战胜军政界颇有影响的
李钟赞
,当选下届总统候选人。8月25日,卢泰愚将民自党总裁位置让给金泳三,9月18日宣布退出民自党,并顺应民意组建中立政府来管理大选。12月,金泳三战胜金大中、郑周永,成功当选大韩民国第14届总统。1993年2月25日,卢泰愚卸任总统,任大韩民国宪政会元老咨问会议委员。
卢泰愚
审判清算
金泳三上台后,虽然认为前政权为“军事政权”,但无意定罪。1994年10月29日,检察方面就12.12诉讼案认定“按军事刑法是军事叛乱事件”,并认为全斗焕、卢泰愚等有叛乱罪,但怕引发国家混乱决定缓期起诉。7月19日,检察方面就5.18事件相关被告人作出了“无起诉权”的决定。即认为“成功的军事政变无法进行判罚”。
卢泰愚卸任后,将自己任内从企业界人士那里收取的5000亿韩元政治献金中还剩余的1700亿韩元(约合2.2亿美元)分散保存在银行的假名帐户(假借他人名义来保存)中。1993年8月,金泳三政府推行金融实名制,假名账户被视为非法。1995年8月,金泳三政府决定从下一年开始实施金融所得征税制度,存款利息在4000万韩元以上的账户所有者都须缴税。其中一个被辗转找来存卢泰愚秘密资金的
新韩银行
首尔西小门支行账户所有者河钟旭(不知道存款原主是卢泰愚)向他的高中同学、民主党籍国会议员朴启东抱怨金融新规定给他造成的麻烦。而此前不久,韩国社会就有卢泰愚巨额秘密资金的传闻,检方曾立案调查,但查无实据。朴启东听到河钟旭的抱怨后,联系到卢泰愚秘密资金的传闻,判断这就是卢泰愚存秘密资金的假名账户,便找河钟旭要了存款证明资料。1995年10月19日,在韩国国会的一次例会上,朴启东突然出示了前任总统卢泰愚在新韩银行利用假名帐户存有100亿韩元秘密资金的部分证据。朴启东进一步表示这100亿韩元仅仅是卢泰愚掌握的政治资金的一小部分,据他粗略估算,卢泰愚控制的政治资金总额可达4000亿~5000亿韩元。
[31-32]
卢泰愚与全斗焕接受审判
朴启东的曝光震动了韩国朝野各界,引起轩然大波。迫于反对党和人民的双重压力,10月22日,韩国总理
李洪九
在国会接受质询时宣布,政府将指派国家大检察厅所属的中央搜查部对此事进行调查。初步的调查结果表明,卢泰愚在任内确实接受了巨额的政治资金并加以隐匿,而且用假名将这些资金分散存入数家银行。结果刚一公布,社会舆论哗然。卢泰愚被迫于10月27日在自己的家中含泪向全体国民发表“谢罪演说”,承认在任内收取过巨额政治献金,并说主要是用于他自己的政治活动,其中包括对政党运作的支持。他表示愿意承担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全部责任,愿意接受国家的任何审判。
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韩国大检察厅已得出初步结论:卢泰愚5000亿韩元秘密资金中没有政治资金名义的全部属于受贿,将以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上的受贿嫌疑对卢泰愚进行司法处理。11月16日晚,韩国大检察厅以违反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涉嫌受贿罪,将卢泰愚逮捕归案,并将其送往首尔郊外的拘留所。随着卢泰愚落网,呼吁追究双十二政变与光州事件的声音也重新高涨起来。11月24日,金泳三指示制定有关重新调查该事件的特别法。12月,全斗焕也被捕。两位前总统一起被送上法庭,接受“匡正历史”的“世纪大审判”。
[30-31]
经过了无数次台前幕后的激烈较量,1996年8月5日,首尔地方法院在第27轮公审中对全、卢作出初步量刑,判全斗焕犯有发动军事叛乱、内乱主谋罪,同时全斗焕在任内受贿金额2259亿韩元,处以死刑,并追缴罚金2223亿韩元。卢泰愚因犯有主动参与军事叛乱和内乱罪、谋杀上司未遂罪和贪污受贿罪而被判处无期徒刑,并追缴罚金2838亿韩元。8月26日正式作出一审判决,全斗焕死刑,卢泰愚22年6个月有期徒刑。全、卢提出上诉,12月16日首尔地方法院作出二审判决,改判全斗焕无期徒刑,卢泰愚17年有期徒刑,追缴罚金亦分别减为2205亿韩元和2628.96亿韩元。1997年4月17日,大法院对全斗焕、卢泰愚等案作出终审,维持二审判决。
1997年12月20日,时任总统金泳三与候任总统金大中协商后,决定特赦全斗焕和卢泰愚,理由是实现国民和解与团结,以及消弭全罗、庆尚两地地域偏差的后遗症。
12月22日,全斗焕、卢泰愚出狱。卢泰愚出狱后,住在首尔延禧洞,十分低调。跟全斗焕拖延缴纳罚金不同,卢泰愚一直定期缴纳罚金,至2013年9月全部缴清。
卢泰愚健康状况不佳。2002年进行
前列腺癌
手术。此后几乎每天都接受
针灸
治疗,2011年4月在肺部发现针灸用针,被首尔大学医院做手术摘除。
[35-36]
同年8月和9月及2012年2月、2015年12月又相继因哮喘、咳嗽、高烧等症状住院。
2014年4月9日,全斗焕前往卢家,探望卧病在床的卢泰愚,问他是否还认识自己,卢泰愚只是眨了眨眼。
2019年8月23日,卢泰愚之子
卢载宪
代表病重的父亲参拜
光州5·18烈士陵墓
并谢罪,这是新军部领导人及其直系家属首次参拜该陵墓。10月,卢泰愚又一次因病住院,韩国网络流传其死讯,但他在21日坐轮椅出院。
2020年8月19日,中国驻韩大使
邢海明
前往延禧洞探望卢泰愚,赞赏他对中韩建交的贡献。卢泰愚因为年事已高,加上卧病在床,不方便活动,但在邢海明的邀请下同意了这次会面。
2021年10月26日,卢泰愚在
首尔国立大学
医院重症监护室去世
,终年88岁
[82-83]
。同天,卢泰愚的遗属对外公开故人遗言。卢泰愚在遗言中表示,希望国民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及过错予以宽恕。卢泰愚在遗言称,可以为伟大的祖国和国民服务,我感到十分荣幸和感激,将虚心接受自己的命运,希望平生未能实现的韩朝统一梦想可以在下一代手中实现。
2021年10月30日,卢泰愚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首尔市松坡区的奥林匹克公园和平广场以国葬形式举行。韩国总理金富谦现场致悼词称,应反省历史并走向和解。仪式过后,卢泰愚的遗体将被运往首尔追慕公园火化,而后安葬于京畿道坡州市的黔丹寺。
2021年11月29日,据韩联社报道,卢泰愚的骨灰将被安葬在京畿道坡州市统一园区内的同和敬慕公园,该公园靠近朝韩边境。
卢泰愚
政治
卢泰愚以“普通人”自居,上台后对威权时代的总统相关礼仪进行改革,与威权时代划清界限,主要措施有:
-
总统不用“阁下”(각하/kakha)的尊称,使用自谦语“我”(저/cho)来自称,较少使用前代总统常用的“本人”(본인/bonin)或非谦词的“我”(나/na);
-
废除拜访青瓦台的客人必须佩戴身份标牌的陋规;
-
取消部长从总统手中接受任命书时深深鞠躬的繁文缛节;
-
总统递物给人时使用双手,而非像前代总统那样使用单手;
-
在参加内阁会议时,总统和各部部长们一起坐在椭圆形会议桌前,不去刻意突出总统的尊贵;
-
向公众开放一向是禁区的青瓦台;
-
取消总统出行时的交通管制。
所有这一切举措,目的都是为了塑造总统是“普通人”的形象,兑现卢泰愚在竞选时向选民许诺的“创建一个普通人的国家”。这一系列礼仪改革在儒家传统深厚的韩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卢泰愚统治时期,“五共清算”是不彻底的,特别是没有将全斗焕绳之以法,更是让在野党耿耿于怀。时人认为只有清算三大神圣领域——“圣域”总统、“禁域”情报机构、“秘域”军部。才能彻底清除权威主义、实现“普通人”的民主政治。
为了推进民主化进程,卢泰愚政府制定了234件“民主立法”,修改或放弃了850余件“总统令”。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体现在:
-
容忍政治反对派。1987年总统选举后,反对阵营陷入分裂之中。卢泰愚没有乘机歼灭,而是恪守6·29宣言关于容忍政治反对派的承诺,只要反对派按照既定的政治游戏规则运作,就不予压制;
-
保障
新闻自由
。卢泰愚政府通过法律措施,确保大众传播媒体的独立和自我发展。新闻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据统计,从1987年6月29日到1989年4月30日,全国注册成立了1492家报纸杂志社。此外,卢泰愚还下令撤销“新闻政策局”,不再对媒体报道内容进行硬性规定,保证媒体有充分的言论空间;取消“新闻证制度”,允许媒体自由雇佣员工。卢泰愚的新闻自由化政策,使韩国的新闻媒体从“驯服的政府代言人”逐渐转变成“强有力的实体”;
-
恢复地方自治选举。卢泰愚政府先后举办了两次地方选举,并且民主正义党赢得了这两次选举;
-
恢复各种社会团体的自主权。实现了诸如教育自主、校园自治、海外旅行自由,校董会成员由以前的政府任命制改为通过选举产生,政府对大学的管制大为减少;
-
进行司法改革。恢复司法部门的独立运作,修改《刑事法》,废除“诽谤国家罪”;废除《新闻基本法》,代之以《期刊和广播事业注册法》,根据这个法律,由文化信息部主管新闻事业的注册,只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就允许民间成立各种新闻报道媒介;
-
通过司法部门的运作,一方面逐渐恢复工人的权利,另一方面加强对政府部门、国防工业等重要部门工人的控制,以缓解紧张的劳资关系;
-
对军队进行人事整顿。1988年6月以后,卢泰愚对军队的高层连续进行了几次调整,那些强硬的、对民主化进程有抵触情绪的将军或者被要求退休,或者重新安排职位,如在1989年初卢泰愚连续更动(安排退休)了48位将军的职务。同时,为了平息地域冲突,卢泰愚有意不从“TK人”(大邱-庆尚地区)而从全罗人和忠清人中提拔了许多新军官。
卢泰愚
经济
卢泰愚政府时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金融以极高的速度推进自由化。韩国金融不得不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金融改革的主要措施有:
-
在金融市场管理方面,改革的重点在于从制度上确保减少政府的直接的干预,而更多地采取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
实行
金融自由化
。1988年12月5日,卢泰愚政府宣布全面分开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但是,第二年便遇到了经济状况的恶化,政府遂不得不再次进行干预。1991年8月11日,发表了最小限度地减少副作用的分阶段的利率自由化计划。同时,作为金融自由化措施之一,还加强了金融产业的竞争机制,放松了对设立银行及其分、支行的限制。于是,各种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的国内支行分别由1987年的961家和457家增长到1991年的1931家和746家;
-
发展金融国际化。基于韩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其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趋势逐渐加强。在减少作为韩国筹措海外资金窗口的外国银行的作用、加强本国银行向海外发展的同时,允许外国银行进入韩国。到1991年末,韩国国内有外国银行70个分行和24个办事处,它们分属18个国家。外国银行进入韩国带来了金融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对韩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引入自律原理、竞争机制和发展边缘金融业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
西海岸开发计划
此前近三十年间,韩国经济虽然实现高速发展,但城乡间、区域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因此卢泰愚上任时就以“均衡发展”为四大国政目标之一。卢泰愚政府把“经济民主化”作为政策方向,重点之一就是解决在分配中被忽视的阶层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地区,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制定了开发西海岸的计划。1987年,韩国西海岸地区有893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是韩国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卢泰愚当政后立刻组建了以国务总理为首的“西海岸开发推进委员会”,把开发西海岸作为自己任内的重要政策课题。西海岸开发计划要求到2001年综合开发程度达到韩国全国平均水平,使它成为迎接21世纪西太平洋时代的桥头堡。其具体目标是:
-
-
建设一条从仁川至釜山的沿海大型工业地带。这个地带以发展微电子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为目标,包括牙山、群山、河南(光州)等10个综合工业区、群(山)长(项)和光阳跨区工业基地,
全州
-
里里
-井州工业带和光州科技城。1990年2月,卢泰愚政府决定对包括仁川、京畿道、
大田
、忠南道、全北道、光州、全南道等3个直辖市和4个道的西海岸地区的126个项目(1989年10月选定)投资22兆3133亿韩元。
西海岸的开发不仅在空间结构上使韩国产业布局更趋合理,而且还将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但是,西海岸开发计划在卢泰愚任内进展缓慢。所以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西南地区基础设施仍然不足,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卢泰愚
社会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止,韩国的福利制度很落后。卢泰愚政府开始重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大力增加了福利部门预算投资。其措施主要有:
但是,韩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还处于初创阶段,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差距不小。
卢泰愚成为《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人物
1990年1月,卢泰愚政府将文教部分成了文化部和教育部,文化部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得到了政府的认同。同年6月,文化部制定了《文化发展十年计划》,准备用十年时间建立起国家文化发展的四大基础,即所谓的福祉文化基础、缓和社会矛盾的和解文化基础、适应后产业时代发展需要的开放文化基础和为南北合作时代做准备的统一文化基础。根据这个计划,卢泰愚政府和文化部门在提高文化的创造力、发挥文化媒介的机能、扩大国民的文化享受机会,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带来了传统文化、大众文化和创作文化的全面繁荣,韩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的趋势也日益加强。
在《文化发展十年计划》的指导下,1991年,卢泰愚政府颁布了《博物馆、美术馆振兴法》和《图书馆振兴法》。从此,个人、学校和企业开设小规模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在韩国成为可能。这促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高潮。这一时期韩国的公共图书馆由原来的176个很快增加到了267个。政府还给全国80余个文化院、乡村文库乡村会馆提供了2亿韩元的财政支持,以帮助它们建立小型图书馆。
1988年5月30日,卢泰愚政府成立了“中央教育审议会”。作为教育部长官的审议咨询机构,该审议会有6个分委员会,由60名委员和7名专门研究人员组成,先后提出和审议了“禁止课外补习措施改善案”、“高中教育正常化方案”、“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方案”等有关教育政策的方案。1989年2月,卢泰愚政府决定将原“教育政策咨问会议”直接隶属总统管辖,并将成员由15名扩大到20名,直接承担向总统提供教育政策建议和接受总统有关教育咨询的作用。“教育政策咨问会议”的升格增加了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度。
根据教育政策咨问会议和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建议,卢泰愚政府于1991年4月出台了《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大学选拔学生应参考考生的高中学习成绩、大学修学能力考试(高考)成绩和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其中考生的高中学习成绩属必备资料,其余两部分成绩为重新考核学生的依据。直到金泳三政府时期的1994年,这一方案才得以具体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卢泰愚
军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军提出过70-80个改革方案,但是最终得到实施的只有卢泰愚执政时期的“8·18计划”。卢泰愚上任后就提出以“建立陆、海、空三军并立型指挥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改革意向。为此,韩军于1988年5月16日组建“8·18研究委员会”,并着手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1990年8月20日。其改革方案正式获得卢泰愚批准。该方案主要参照
以色列
合成军体制和
德国
联合军体制,决定在韩军作为联合军事体制的指挥机构建立指挥控制韩军实际作战的联合参谋本部。1990年10月1日,《国军组织法》修订法案生效,规定将陆、海、空三军并立体制改为联合体制,
大韩民国联合参谋本部
由原来的国防部咨询机构升格为陆、海、空三军最高作战指挥机构,统辖陆、海、空三军主要作战部队,此一体制维持至今。
朝鲜战争
以来,韩军的作战指挥权一直掌握在美国手中。卢泰愚首次提出了收回韩军作战指挥权的目标,在韩军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他任内实现了空军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官改由韩国军官担任、任命韩国军官为地面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官、解散韩美联合野战军司令部、1993-1995年间收回非战时作战指挥权、军事停战委员会“联合国军”首席代表由韩国军官担任等。但战时作战指挥权的问题则长期未能解决。
卢泰愚
外交
卢泰愚任内正处于
东欧剧变
、
苏联解体
、
冷战
结束的时期,但朝鲜的“威胁”还在,因此美韩同盟依然存在并继续巩固。卢泰愚任内与美国
罗纳德·里根
、
乔治·布什
政府举行7次首脑会谈。1991年2月1日,韩美两国修改了《
驻韩美军地位协定
》的部分附件,
驻韩美军
归还其所占的不必要的设施和土地,改善美军驻地韩国工人的劳动条件,扩大了韩国政府行使对驻韩美军刑事裁判的管辖权的主权范围和关税检查。作为交换条件,韩国政府答应逐渐增大对驻韩美军防御费用的“分担”。
对于全斗焕时代以来的韩美贸易摩擦,卢泰愚政府继续协商和改革,使韩国免于美国被指定为
超级301条款
的重点观察国家,并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由“重点观察”对象国变成“一般观察”对象国。
卢泰愚执政时期的韩日关系进一步深化。1990年卢泰愚访日期间,新天皇
明仁
对他表示:“想到我国造成不幸的那个时期,使贵国人民遭受痛苦,本人内心不禁痛惜。”舆论认为这个谈话较之前
昭和天皇
对全斗焕的道歉有所前进。
但也有人认为缺乏诚意,后来的韩国总统
李明博
就认为“措辞模糊”而要求天皇再次道歉。
卢泰愚政府一改军政府时期对
慰安妇
问题的回避态度,顺应民意,在该问题上采取积极方针,1992年访韩的日本首相
宫泽喜一
正式就慰安妇问题向卢泰愚谢罪,并与卢泰愚政府联手展开对慰安妇问题的调查,为1993年
河野谈话
的出炉埋下伏笔。
卢泰愚上台时,宣布将开拓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
苏联
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称之为“北方政策”。“北方政策”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以第24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韩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展开频繁接触。第一个同韩国建交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于1988年10月建立领事级关系,1989年2月1日建立大使级关系。其后两年间,
波兰
等东欧国家陆续与韩国建交。韩苏关系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89年11月决定建立领事级关系,1990年6月卢泰愚与苏联总统
戈尔巴乔夫
在美国
旧金山
会谈,就两国关系正常化达成共识,9月30日正式建立大使级关系,12月卢泰愚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翌年4月戈尔巴乔夫访问韩国
济州岛
。
与此同时,韩国与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90年3月26日)、
越南
(1992年12月22日)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也建立了外交关系。
[52-53]
“北方政策”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中韩建交。卢泰愚对于中韩建交采取坚决的态度,一部分原因与他所推进的“西海岸开发计划”有关,希望与中国共建黄海经济圈。卢泰愚一方面加强在经贸上与中国的联系,另一方面对北京发生的事件持冷静态度。1991年春,中韩互设商务代表处。同年11月,中国外长
钱其琛
赴韩国参加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卢泰愚单独会见钱其琛,正式提出了建交问题,希望在任内实现中韩关系正常化。1992年5月,中韩建交的谈判工作正式启动,钱其琛与韩国外长李相玉举行了三轮秘密的建交谈判,6月底就结束了工作。在钱其琛前往
平壤
向朝鲜方面通报后,中韩外长于1992年8月24日在北京
钓鱼台国宾馆
正式签署了中韩建交公报。此前两天,台湾当局与韩国断交。9月27—30日,卢泰愚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签署了《中韩贸易协定》、《中韩投资保障协定》、《中韩经济、贸易和技术联合委员会协定》和《中韩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等4项协定。
[54-56]
在卢泰愚政府时期,韩国与45个国家建交,其人口有17亿多。在这种和解的气氛中,1991年9月18日朝鲜和韩国同时加入了
联合国
。
卢泰愚
朝韩关系
卢泰愚在总统就职演说中重申朝鲜半岛问题将由朝韩双方“通过民主方式和平解决”的原则,并呼吁“让我们顺应民族自尊的新时代,以对话与共存、共存与合作,在停战分界线上创造和解的春天吧!”
1988年7月7日,卢泰愚在经过朝野四党的协商后,发表了《争取民族自尊和统一繁荣的特别宣言》。这是韩国政府在解决民族问题而提出的第一个对朝鲜的柔和政策。它正式宣布朝鲜不再是敌对的对象,而是和平统一问题上的伙伴。该宣言提出了“自主、和平、民主、福利”的四大统一原则和六项具体政策。1989年9月,卢泰愚进一步提出“韩民族共同统一方案”。方案指出,南北的统一要经过南北联合的阶段成立单一的国家,而不是联邦制,统一后的国家应该实行自由民主制度。该方案的中心内容是凭借韩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通过实施“北方政策”,逐渐对朝鲜施加影响,促进朝鲜的内外政策发生变化,待条件成熟后,以和平手段实现朝鲜半岛统一。虽然金日成、卢泰愚的统一方案均强调自主、和平统一之原则,但两个方案迥然不同之处在于朝鲜主张保存南北各自独立政权建立
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
。而卢泰愚主张通过经济竞赛,最终将朝鲜和平统一于韩国。双方南辕北辙的统一方案,自然不被对方接受。另一方面,1990年以后,由于韩苏建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一连串事件的冲击,朝鲜失去了苏联的核保护伞,决心自主研发核武器,朝鲜核设施被美国卫星发现,朝核问题浮上水面。朝韩双方起初通过对话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南北总理会谈取得很大成果。其一,1991年12月,双方总理签署《关于实现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和合作交流的协议书》(共4章25条,通称“南北基本协议书”)。其二,由于美国宣布撤出在韩国的所有核武器,故朝鲜接受朝鲜半岛无核化,双方总理于1992年1月签署《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联合宣言》。这两份重要文件的签署,对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打开朝鲜半岛和平统一局面的划时代事件。
两份文件签署后,卢泰愚政府宣布暂停韩美年度军演(“协作精神”),朝鲜也先后4次接受
国际原子能机构
检查。然而由于朝鲜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
宁边
核电站附近的两处军事设施,朝韩双方矛盾升级。1992年10月,韩国宣布1993年恢复与美国的联合军演,朝鲜随之宣布中止预定于1992年12月21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南北总理会谈第九次会谈。至此,南北高级会谈全部结束,朝韩关系再次转入紧张。
[58-59]
卢泰愚
名字由来
卢泰愚是在他的父母结婚8年后才得到的儿子。相传卢泰愚的母亲在怀上这个得之不易的孩子时,曾做过一个胎梦,梦见一条巨大的蟒蛇缠身,颇有些汉学知识的卢泰愚祖父卢永洙认为那个巨蟒实际上是一条青龙,遂给孙子起名“泰龙”,其中“泰”字是卢家字辈,“龙”就是指卢母胎梦中的那条巨蟒。可是卢泰愚的祖父又觉得“泰龙”之名总有点过分张扬的意思,就根据“大智若愚”之意而重新起名为“泰愚”。
卢泰愚上小学时,总是笑眯眯的,所以他当时的绰号是“微笑(스마일/smile)”。
他从政以后,因被诟病为人软弱而优柔寡断,人称“水泰愚”(물태우)。不过,在卢泰愚当了总统后,曾表示他对“水总统”、“水泰愚”这种绰号满意。他引用
苏格拉底
的话,说水虽然宽容,但又吝啬而可怕,不像母亲那样温柔,因此像水一样的人是作为领导人的最理想人选。同时他对外界认为他软弱不以为然,反问道:“不论外面怎么看,总统心中就没有强大的意志吗?”
卢泰愚
热爱文艺
卢泰愚受父亲影响,从小热爱音乐。他幼年时常摆弄父亲留下来的短箫和小提琴,唱起歌来也颇为动听,还学会了作曲。后来他做了白马部队的师团长,还亲自作词作曲《白马之魂》作为师团歌,让属下官兵学唱。每当怀念父亲的时候,卢泰愚就会吹起短箫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他也善于吹口哨,据说吹口哨的声音跟箫声极像,甚至到了乱真的地步。
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一次开会庆功时,突然会场响起口哨声,大家不免吃惊,但一看原来是卢泰愚吹的口哨,而且吹得很好,大家高兴得鼓起掌来。
此外,卢泰愚还喜欢朗诵诗歌,特别喜欢世界知名的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常常提起他的作品《
德米安
》。
卢泰愚
维护奥运
1981年,韩国首都首尔申奥成功,卢泰愚负责第24届夏季奥运会的筹办。可到了1984年,由于全斗焕的独裁统治导致韩国政局混乱及各种丑闻,国际上出现了将1988年奥运会的地点由首尔改在某个中立国举办或者推迟8年举办的强烈呼声。卢泰愚听说后立即飞往
瑞士
洛桑,并放言学习70多年前的
李儁
烈士,不成功便成仁。国际奥委会主席
萨马兰奇
允许他发表演讲,卢泰愚说:
“为了东西方的了解,为了缓和紧张局势,为了世界和平,也为了证明奥运会不是发达国家的垄断物,全世界都支持韩国在首尔举办奥运会,韩国国民也都为此欢欣鼓舞,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准备,以保证要运会成功。奥运会比赛场地、运动员村和其它设施的工程已经进行了50%。我们正在建设许多庞大的工程,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如果改变举办地点,谁来赔偿这一巨大损失?如果你们坚持改变举办地点,大韩民国4000万国民是不会容忍的。我们将会牢牢记住是谁毁灭了我国的经济和理想。各位可能已经见过首尔奥运会美丽的主体育会场。如果易地举行,我们将把主体育场变成一座巨型的历史公墓,并在球场草坪中央建立萨马兰奇的坟墓,树起墓碑、并在它的旁边竖起执行委员会各位委员名字的花岗石墓碑,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在今天的耻辱!”
卢泰愚演讲时,全场鸦雀无声。萨马兰奇不久后表示,决不会伤害韩国人民的感情,将敦促韩国政府尽快稳定局势,以保证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在卢泰愚的努力下,1988年夏季奥运会如期在首尔举行。
卢泰愚
妄言风波
1995年10月,卸任后的卢泰愚发表了“比起
文化大革命
而言,
光州事件
什么也不是”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被韩国舆论指为“妄言”。面对韩国国民的公愤,卢泰愚被迫表态:“我也记不得当初说过这种话,但最终听了录音后连我自己都惊讶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迫于各界压力,卢泰愚在1995年10月13日正式就“妄言”向光州事件受害者家属道歉。
[64-65]
卢泰愚和夫人金玉淑中国寻根
卢泰愚的最大心愿是与中国建交并访华,终于在1992年9月27日至30日实现,他偕夫人和女儿到达北京。由于访问日程十分紧张,不可能安排他去山东寻根。他表示卸任后时间比较充裕,将再来中国。1995年,卢泰愚曾计划访华,但因身陷牢狱之灾而未能成行。
2000年6月,卢泰愚终于再次访华,他先来到北京,除了会见朋友、看看中国的发展外,更重要的是去山东寻根,实现多年的夙愿。在访问北京、重庆、桂林、西安之后,卢泰愚偕夫人、女儿来到山东省
长清
卢庄村(济南),这个卢氏先祖最初落户的地方。
卢泰愚在卢庄村祭扫了卢王墓(卢国国君墓),植下了纪念树,在赴青岛途中又参拜了姜太公庙及
衣冠冢
,并在长清成立了成立了世界卢氏宗亲创立大会。2013年,卢泰愚之子卢载宪亦来中国寻根。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