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科李属植物
展开 5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梅( Armeniaca mume Sibe.var.mume ):蔷薇科、李亚科,李属木本植物。 [11] 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产地是中国中南部至印度支那北部,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 [14] 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干制,或熏制成乌梅入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 兰花 竹子 菊花 一起列为 四君子 ,与松、竹并称为“ 岁寒三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色白雅洁,在冬末春初开花,枝干苍古,植为盆景、庭木尤富观赏价值。
中文名
拉丁学名
Prunus mume Siebold & Zucc. [12]
别    名
中国梅 干枝梅 酸梅 乌梅 白梅花 野梅花 西梅 春梅
被子植物门
李属 [11]
亚    纲
蔷薇亚纲
超    目
蔷薇超目
命名者及年代
Sieb., 1830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 标准 [15]
同义学名
Armeniaca mume Siebold
外文名
Chinese Plum

植物学史

梅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 书经 》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礼记·内则》载:“桃诸梅诸卵盐。” 《诗经·国风·召南》云:“摽有梅,其实七兮!” [16] 在《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鸬鸠》等诗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书的记载说明,古时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系 祭祀 烹调 馈赠 等不可或缺少的东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果梅。1975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安阳 殷墟 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2]
梅花 (42张)
梅树 (17张)
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 西京杂记 》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这时的梅花品种,当系既观花又结实的兼用品种,恐属江梅、官粉两型。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2]
(581-618年)、唐(618-907年)至五代(902-963年),是艺梅渐盛时期。据说,在隋唐之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561-632年)曾于寺前手植梅树。唐代名臣宋璟作《梅花赋》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贷语。根据诗文记载来看,隋、唐、五代时的梅花品种,主要属江梅型或官粉型。在四川,唐时始有朱砂型品种出现,当时称“红梅”。《全唐诗话》载:“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今日崇庆县(即古蜀州)朱砂型品种既多且好,显然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2]
(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艺梅技艺大有提高,花色品种显著增多。南宋范成大著《 梅谱 》(约1186年),搜集梅花品种12个,还介绍了繁殖栽培方法等,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书中除介绍江梅型、官粉型、朱砂型外,还介绍了前所未有的“玉碟型”(即“重叶梅”)、“绿萼型”、“单杏型”。属杏梅系杏梅类、黄香型(即百叶湘梅,属黄香梅类)和早梅型(花期特早,中国国内已不多见),等等。此外,周叙《洛阳花木记》(1082年),记载了朱砂型(红梅)等品种。而张磁的(功甫)《 梅品 》(1185年)与 宋伯仁 《榜花喜神谱》(1239年)等,则为有关梅花欣赏与诗、画的专著。 [2]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 王冕 ,在九里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画、诗,皆远近闻名。赵孟頫、杨维桢、谢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诗咏梅。现昆明温泉对岸的曹溪寺内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态龙钟,虹曲万状,仍年年开花、结实。 [2]
明代梅花的栽培技术有了较大提高,新品种大量出现,种植梅花在当时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梅花的栽培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高度。明、清时;艺梅规模与水平续有进展,品种也不断增多。明王象晋的《 群芳谱 》(1621年),记载梅花品种达19个之多,并分成白梅、红梅、异品3大类。刘世儒的《梅谱》,汪怠孝的《梅史》,皆记梅花,资料甚丰。 [2]
清陈昊子的《花镇》(1688年),记有梅花品种21个,而其中的“台阁”梅、“照水”梅,均为前所未有的新品种。当时苏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闻名。龚自珍(1792-1841年)的《病梅馆记》云:“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重修成都县志》(1873年)记载早梅、白梅、宫春梅、照水梅、朱砂梅、绿萼梅等甚详。当时,咏梅的书、文、画,争相出世,“扬州八怪”中咏梅、画梅的名家,如金农、李方膺,为世人知晓。 [2]
辛亥革命以后,梅花栽培进入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梅花品种由各地分散种植到集中入圃,由地方和个体栽培到国家政府投入进行科学研究和规模化发展。以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陈俊愉 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建立了中国梅花统一分类新体系,出版了《 中国梅花品种图志 》、《中国梅》等鸿篇巨著,为梅花研究栽培、普及提供了科学参照。

形态特征

梅是 小乔木 ,稀 灌木 ,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 [13]
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幼嫩时两面被短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或仅下面脉腋间具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幼时具毛,老时脱落,常有腺体。 [1]
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长约1-3毫米,常无毛; 花萼 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萼筒宽钟形,无毛或有时被短柔毛; 萼片 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雄蕊短或稍长于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长于雄蕊。 [1]
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顶端圆形而有小突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侧微扁,腹棱稍钝,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显纵沟,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2n=16,24。 [1]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扦插

扦插繁殖 成活率很低,若要得到较高的成活率,必须选用容易生根的品种。插条选择幼龄母树当年生健壮枝条,长10-15厘米,于早春花后或秋季落叶后进行扦插。基质选用砂壤土。扦插深度以插条的1/3-1/2为度,株行距10厘米×20厘米。插后先浇一次透水,以后浇水不必过多,床土过湿易招致插条腐烂,适当喷雾增湿有利插条生根成活。春插者越夏期间须搭荫棚,一般成活率30%-80%,宫粉、绿萼、骨里红等易生根品种常用扦插繁殖。 [3]

播种

栽培技术

切花

病虫防治

黄化病 是一种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出现的缺铁性生理病害。淮河以北地区地栽或盆栽的梅花,由于土壤或培养土偏碱,或因长时间浇灌偏碱的用水,使梅株根系长期处于偏碱的环境中,导致营养须根坏死,从而引起叶片褪绿发黄。碱黄主要表现在新抽嫩枝的叶片上,叶片偏小,叶脉间褪绿呈黄白色,不很规则,但叶脉尚呈绿色,中下部的老叶一般不发生黄化。
防治方法:盆栽用土或地栽园土,要将其pH值调整至6.5以下;用自来水浇花,要先放置3-5天,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亚铁颗粒;生长季节每月浇施一次矾肥水,可预防黄化病的发生;叶片出现较严重的黄化后,可用0.3%的硫酸亚铁溶液浇施根部,用0.2%的药液喷洒叶面,半月一次,浇喷兼施、双管齐下,可促成其嫩叶褪黄变绿。少量盆栽也可考虑用1%的食醋液或0.5%柠檬酸液浇施根部。 [4]
炭疽病 受害叶片最初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1厘米以下的圆形、椭圆形病斑,生于叶缘者多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呈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为红褐色和暗紫色,上生黑色小点,呈同心圆轮状排列。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块在染病落叶或感病嫩梢中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5月中下旬至6月初发病严重。“朱砂型”梅花最易感染,“绿萼型”最抗病。
防治方法:清除枯枝落叶烧毁;从4月中旬开始用5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炭疽福美、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交替喷洒,连续3-4次。
流胶病 为枝、干主要病害。患病枝、干变褐腐烂,并伴有流胶,树势逐渐衰弱,导致抽枝少而细,花芽分化不良,严重时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枯枝型流胶,一般发生在多年生枝上,多以皮孔为中心,渗出脂状胶液,初呈淡黄色、半透明、柔软,后逐渐氧化凝固成褐色晶体状,严重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干腐型流胶,一般发生在主干上,初为水渍状;后变褐腐烂,腐烂部分逐渐变褐下凹,树皮开裂反卷,并伴随有流胶,严重时树势衰弱,甚至会全株枯死。3-11月均可发生,以6-9月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蛀干性害虫侵入,避免日灼和冻害;刮除病部胶状物,涂抹3-5度的波美石硫合剂或0.1%的升汞水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抹创口。 [4]
膏药病: 在枝干树皮上形成圆形、椭圆形灰褐色大病斑,状似平贴之膏药,后期出现龟裂,小枝发病的膏药形病斑呈浅灰色,并且绕小枝一圈,后期与小枝分离,呈鞘状套住小枝。此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削弱树势,严重时树体逐渐衰弱死亡。全年均可发生,以夏季最为集中,地处潮湿、树冠郁闭的衰弱树易发病,蚧壳虫为主要传播媒介。
防治方法:通风透光,开沟排水;消灭蚧壳虫,减少传媒;秋末落叶后至春季发叶前刮除病部烧毁,涂抹3-5度波美石硫合剂;少量盆栽,有叶期可于刮去病斑后。涂抹达克宁霜软膏。 [4]
煤污病 由于蚜虫、蚧壳虫等的刺吸危害,其排泄的分泌物——“蜜露”,在比较阴湿的条件下,易诱发煤污病。表现为叶片、树干、枝条上被有一层乌黑的煤污层,严重影响到梅株叶片的正常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孕蕾开花。
防治方法:春季出现蚜虫危害,及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出现蚧壳虫危害,可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每15天一次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多·硫悬浮剂800倍液喷洒植株。 [4]
根癌病 由土壤根癌杆菌借苗株伤口侵入而引起,多发生于根颈部及嫁接口部位,有时也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受害部位长出球形、扁球形肿瘤,初为乳白色或肉色,较为柔软,后变硬木质化呈褐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呈龟裂状。梅株感病后根系发育不好,地上部分生长迟缓,树势衰弱,影响到花芽分化,严重时叶片发黄脱落,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从疫区购进未显症状的梅苗,栽种前要先行消毒,可用2000倍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浸泡30分钟;或用“抗根癌菌剂”Ⅰ号或Ⅲ号,加水1-2倍调匀,定植前蘸根20分钟,预防效果较好;对大植株不忍舍弃,可用利刀切除癌肿部分,再用石灰乳或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5份)涂抹伤口,并单独养护。 [4]

虫害

黄褐天幕毛虫 以幼虫啃食嫩芽、新叶及叶片,并在枝杈处吐丝结成天幕状网,群居于白色天幕上,老熟幼虫离开天幕分散暴食,严重时可将整株叶片吃光。
防止方法:发现幼虫群集在天幕上时,可清除网幕、烧死幼虫;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液或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杀。 [4]
桃红颈天牛 桃红颈天牛是危害梅桩主干的主要害虫。遭其危害的梅桩基部地面上,常堆存有红褐色的虫粪。
防治方法:5-6月在雨后晴天的中午,寻找在枝干上歇息的成虫,将其杀死,或用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杀;在树干上发现排粪虫孔后,用毒签插入虫孔熏杀,或用药棉蘸敌敌畏堵塞虫孔;秋末冬初,进行树干涂白。 [4]
蚧壳虫 危害梅花的蚧壳虫种类较多,主要有桑白盾蚧、糠片盾蚧、梨圆盾蚧、朝鲜球坚蚧、龟蜡蚧、褐软蜡蚧等,其中尤以朝鲜球坚蚧危害最为严重。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密集在枝干上汲取汁液,严重时使树势减弱,造成枝条枯死或全株死亡。它还是膏药病的主要传播虫媒。该虫严重发生时,虫株率达90%,梅株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5%。
防治方法:5月上中旬卵孵化盛期,用50%的杀螟松1000倍液,或50%的马拉硫磷500倍液,或40%的乙酰甲胺磷500倍液+除虫菊脂2000倍液,进行喷洒,对若虫杀灭效果都很好;用7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洒,对朝鲜球坚蚧防治也有一定的效果。 [4]
红蜘蛛 即叶螨。梅花普遍受其危害,且比较严重。它以成虫、若虫在叶片背面危害,初为受害叶片正面出现黄白色失绿小点,后失绿面积扩大,叶片失去光泽,严重时一片苍白,造成提前落叶。成螨卵圆形,初脱皮时为红色,取食后变为暗红色,大小在0.5毫米左右,若螨、幼螨略小。该虫一年发生10代以上,以卵和成螨在枝干的粗皮裂缝和落叶层间越冬,5-7月干旱时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用25%的倍乐霸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或用20%的灭扫利乳油2500倍液喷杀,或用5%的尼索朗乳剂1500倍液喷杀。因其虫体较小,且藏匿于叶背面,喷药时一定要仔细均匀,并轮换使用不同的杀螨剂。 [4]
袋蛾 即“吊死鬼”。危害梅花、果梅的有大袋蛾、小袋蛾、茶袋蛾、白囊袋蛾等。幼虫为丝质袋囊所包裹,囊外附有较大的碎叶片或少数排列零乱的枝梗。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内越冬;4-5月化蛹,5月底羽化,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高峰,到11月复以老熟幼虫在囊内越冬。初孵幼虫在晴天中午爬出母囊,吐丝下垂,随风传播,在适宜的梅株或其他植物上吐丝缀叶成囊。幼虫藏匿于囊内,取食迁移时负囊而行,初时取食叶肉,剩下上表皮,使叶片呈透明斑点,长大后食叶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啃食茎干表皮、嚼食果肉;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时,危害特别严重。
防治方法:秋冬季结合修剪,人工摘除袋囊,消灭越冬老熟幼虫;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用25%的灭幼脲3号1500倍液喷杀幼虫;在低龄幼虫盛期,用50%的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杀幼虫;于产卵高峰期,用20亿/克的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0倍液喷洒。 [4]
刺蛾 即“洋辣子”。危害梅花的刺蛾有黄刺蛾、丽绿刺蛾、绿刺蛾、扁刺蛾、扁黄刺蛾、褐边绿刺蛾等。夏季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啃光,仅剩下粗叶脉和叶柄,影响梅株的正常生长和孕蕾开花。幼虫体上长有较多的毒毛,对人体皮肤有严重的刺激性,一旦接触人的皮肤会产生强烈的灼痛感。
防治方法:秋冬季人工剥去枝干上的越冬虫茧;成虫羽化期利用其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特点进行灯光诱杀;盆栽用0.3%的印楝素500倍液,或25%的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5%的抑太保乳剂1500倍液喷杀。 [4]

下级分类

主要变种

厚叶梅
厚叶梅(变种)野梅
Armeniaca mume Sieb. var. palleseens (Franch.) Yu et Lu
叶片较厚,近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果实卵球形;核近球形,基部钝而成圆形。
产中国四川西部至云南西部。此种为梅的野生种,生于山坡林中或溪边,海拔1700-3100米。 [1]
长梗梅
长梗梅(变种)
Armeniaca mume Sieb. var. cernua (Franch.) Yu et Lu
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花梗长1厘米,结果时俯垂。
产中国云南西部至西北部。生于山坡路边、溪边或疏林下,海拔1900-2600米。越南北部和老挝北部也有分布。 [1]

品种分类

  • 果梅
果梅的栽培品种,据 曾勉 教授在浙江的调查研究,大致分为三类,简述如下。
白梅品种群:果实黄白色,质粗,味苦,核大肉少,供制梅干用。例如大白头、太公种等。成熟期在4月上、中旬。
青梅品种群:果实青色或青黄色,味酸或稍带苦涩,品质中等,多数供制蜜饯用。例如四月梅、五月梅、 白水梅 等。成熟期为4月中、下旬。
花梅品种群:果实红色或紫红色,质细脆而味稍酸,品质优良,供制 陈皮梅 、劈梅等用。例如软条梅、紫蒂梅、大叶猪肝、 胭脂梅 等。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至6月。 [1]
  • 花梅
花梅的品种,由于长期栽培,变异较大,品种甚多,据陈俊愉教授近期研究,分为以下四类。
一、 直脚梅类( Armeniaca mume var. mume ) 枝条直立或斜展,按花型和花色分为以下七型。
江梅型( Armeniaca mume f. simpliciflora T. Y. Chen) 花碟形,单瓣,纯白、水红、肉色或桃红等色。有29个品种,如单粉、单瓣红、杨贵妃、小玉蝶、白梅等。
宫粉型( Armeniaca mume f. alphandii Carr.Rehd.) 花碟形,半重瓣至重瓣,粉红色。现知75个品种,如宫粉、粉嘴子、千叶红、南京春,粉妆台阁等。
大红型( Armeniaca mume f. rubriflora T. Y. Chen) 似宫粉型而花色大红,开花特繁,甜香甚浓。有品种15个,如红梅、大红、小红、红星、天星红等。
朱砂型( Armeniaca mume f. purpurea (Makino)T. Y. Chen) 花碟形,单瓣、半重瓣或重瓣,紫红色。已有47个品种,如白须朱砂、江南朱砂、骨里红等。
玉碟型( Armeniaca mume f. albo-plena (Bailey)Rehd.) 花碟形,重瓣,白色;花萼绛紫色。有30个品种,如玉碟、粉碟、紫蒂白等。
绿萼型( Armeniaca mume f. viridicalyx (Makino)T. Y. Chen) 花碟形,单瓣至半重瓣,白色;花萼绿色。已有13品种,如绿萼、单瓣绿萼、李花绿萼等。
洒金型( Armeniaca mume f. versicolor T. Y. Chen et H. H. Lu) 花碟形,单瓣至重瓣,在一棵树上同时开近白色、粉红色与白底红条或白底红斑点的各色花朵,较为独特。现已知有9个品种,如洒金红、晚跳枝、二乔、五宝等。
二、照水梅类( Armeniaca mume var. pendula Sieb.) 枝条下垂,形成独特的伞状树姿,可分为以下六型。
单粉照水型( Armeniaca mume f. simplex T. Y. Chen) 花碟形,单瓣,粉红或白色。现知有3个品种,如单粉照水、单瓣照水等。
双粉照水型( Armeniaca mume f. modesta T. Y. Chen) 花碟形,半重瓣或重瓣,粉红色。有2个品种,即绫眼和东洋红照水。
骨红照水型( Armeniaca mume f. atropurpurea T. Y. Chen) 花碟形,单瓣,深紫红色,如骨红照水。
残雪照水型( Armeniaca mume f. albiflora T. Y. Chen) 花碟形,半重瓣,白色,如残雪照水。
白碧照水型( Armeniaca mume f. viridiflora T. Y. Chen)花碟形,单瓣或半重瓣,白色;花萼绿色,如双碧照水、单碧照水。
五宝照水型( Armeniaca mume f. marmorata T. Y. Chen) 一棵树上同时开近白、粉红及白底红条纹或白底红斑点的花,如五宝照水。
三、龙游梅类( Armeniaca mume var. tortuosa T. Y. Chen et H. H. Lu) 枝条自然扭曲如游龙;花碟形,半重瓣,白色,如龙游梅。
四、杏梅类( Armeniaca mume var. bungo Makino) 枝和叶似山杏;花半重瓣,粉红色,如 杏梅 、洋梅、送春等品种。花期较晚,抗寒性较强,可能是杏与梅的天然杂交种。 [1]

下级列表

序号
中文名称
学名
1
白碧照水梅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f. viridiflora
2
北斗星梅
Prunus mume 'Bei Dou Xing'
3
变绿萼梅
Prunus mume 'Bian Lu E'
4
残雪照水梅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f. albiflora
5
Prunus mume var. cernua
6
炒豆梅
Prunus mume 'Chaodou Mei'
7
大杯梅
Prunus mume 'Osakazuki'
8
Prunus mume var. mume f. rubriflora
9
单瓣跳枝梅
Prunus mume 'Danban Tiaozhi'
10
Prunus mume 'Danban Xing'
11
单瓣朱砂梅
Prunus mume 'Dan Ban Zhu Sha'
12
单碧垂枝梅
Prunus mume 'Dan Bi Chui Zhi'
13
单粉垂枝梅
Prunus mume 'Dan Fen Chui Zhi'
14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f. simplex
15
单红杏梅
Prunus mume 'Danhong Xingmei'
16
Prunus mume 'Dan Fenghou'
17
Prunus mume 'Dan Tao Fen'
18
粉红朱砂梅
Prunus mume 'Fen Hong Zhu Sha'
20
粉皮宫粉梅
Prunus mume 'Fenpi Gongfen'
21
粉妆台阁梅
Prunus mume 'Fen Zhuang Tai Ge'
22
Prunus mume 'Fenghou'
23
Prunus mume 'Fuban Tiaozhi'
24
Prunus mume var. mume f. alphandii
25
骨红大朱砂梅
Prunus mume 'Gu Hong Da Zhu Sha'
26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f. atropurpurea
27
红千鸟梅
Prunus mume 'Hong Qian niao'
28
Prunus mume var. pallescens
29
虎丘晚粉梅
Prunus mume 'Hu Qiu Wan Fen'
30
虎之尾梅
Prunus mume 'Hu Zhi Wei'
31
花蝴蝶梅
Prunus mume 'Hua Hu Die'
32
华农晚粉梅
Prunus mume 'Huanong Wanfen'
33
华农玉蝶梅
Prunus mume 'Hua Nong Yu Die'
34
Prunus mume 'Jiang Mei'
35
江南无所梅
Prunus mume 'Jiangnan Wusuo'
36
Prunus mume 'Jiang Nan Zhu Sha'
37
锦红垂枝梅
Prunus mume 'Jin Hong Chui Zhi'
38
开运垂枝梅
Prunus mume 'Kaiyun Chuizhi'
39
扣瓣大红梅
Prunus mume 'Kou Ban Da Hong'
40
老人美大红梅
Prunus mume 'Lao Ren Mei
41
Prunus mume var. tortuosa
42
Prunus mume var. mume f. viridicalyx
43
毛茎梅
Prunus mume var. pubicaulina
44
米良梅
Prunus mume 'Mi Liang'
45
Prunus mume 'Nan Jing Hong'
46
Prunus mume var. mume f. versicolor
47
山桃白梅
Prunus mume 'Shantao Bai'
48
埘出锦梅
Prunus mume 'Shi Chu Jin'
49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f. modesta
50
送春梅
Prunus mume 'Song Chun'
51
台州野梅
Prunus mume 'Taizhou Yemei'
52
Prunus mume 'Tiegu Mei'
53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f. marmorata
54
武藏野梅
Prunus mume 'Wu Zang Ye'
55
舞朱砂梅
Prunus mume 'Wu Zhu Sha'
56
小白长须梅
Prunus mume 'Xiaobai Changxu'
57
小梅
Prunus mume 'XiaoMei'
58
杏梅
Prunus mume var. bungo
59
Prunus mume 'Xue Mei'
60
雪月花梅
Prunus mume 'Xueyue Hua'
61
Prunus mume 'Yanxing'
62
Prunus mume 'Yangguifei'
63
养老梅
Prunus mume 'Yang Lao'
64
银红台阁梅
Prunus mume 'Yinhong Taige'
65
Prunus mume f. albo-plena
66
豫西变绿萼梅
Prunus mume 'Yu Xi Bian Lu E'
67
豫西早宫粉梅
Prunus mume 'Yu Xi Zao Gong Fen'
68
豫西朱砂梅
Prunus mume 'Yu Xi Zhu Sha'
69
云锦朱砂梅
Prunus mume 'Yun Jin Zhu Sha'
70
云南丰后梅
Prunus mume 'Yunnan Fenghou'
71
早玉蝶梅
Prunus mume 'Zao Yu Die'
72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73
Prunus mume var. mume f. purpu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经济

变种和品种极多,可分花梅及 果梅 两类。花梅主要供观赏。果梅其果实主要作加工或药用,一般加工制成各种 蜜饯 和果酱;用青梅加工制成乌梅供药用,为收敛剂,能治痢疾,并有镇咳、祛痰、解热、杀虫等功效,又为提取枸橼酸的原料;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成粉末治黄疽有效。该种植物对 氟化氢 污染敏感,可以用来监测大气 氟化物 行染。未成熟果实含柠檬酸、 苹果酸 、琥珀酸等;种子含 苦杏仁苷 ;花含 挥发油 ,油中含苯甲醛、 苯甲酸 等。
梅花最宜植于庭院、草坪、低山丘陵,可孤植、丛植、群植。又可盆栽观赏或加以整剪做成各式桩景,或作切花瓶插供室内装饰用。

医药

【水药】女凤:果实治久泄久痢《水医药》。
【白药】千其千:果治疗消化不良,腹泻《滇药录》 [5]

观赏

韵: 宋代诗人 范成大 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
时: 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候,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 观赏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讲究。
《梅品》由宋朝张功甫撰写于1194年,专门介绍如何欣赏梅花。据《梅品》曰有二十六宜: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煎茶、美人淡妆簪戴等情况下,对梅的欣赏就更富有诗情画意。 [6]
四贵四不贵: 贵疏不贵繁,贵合不贵开,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新。梅的枝干以苍劲嶙峋为美,形若游龙,遒劲倔强的枝干,缀以数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兼覆一层薄雪,“古梅一树雪精神”,俨然天成一幅水墨大写意。

植物文化

播报
编辑

市花市树

观梅胜地

中国赏梅胜地
梅花山梅花
南京梅花山
梅花山 位于南京市钟山南,这里依山栽植有梅花1.5万余株,品种有220多个,有“梅花世界”之称。梅花山上建有“观梅轩”,登轩观梅,梅山梅花尽收眼底。梅花山以品种奇特著称,“朱砂梅”满枝绯红,“玉蝶梅”素静雅洁,“宫粉梅”著花繁茂,“龙游梅”舒展飘逸,还有“蹩脚晚秋”、“七星梅”和“半重瓣跳枝”等梅花上品。 [8]
梅园梅花
无锡梅园
无锡 荣氏梅园 ,背依龙山,面向太湖,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形高低,结合梅树的特点,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别具特色。园内植梅5500多株,品种繁多,名品荟萃。园内还有天心台、香雪海、宝塔等步步登高的观赏景点,是较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式赏梅景点。梅开时节,竞相吐艳,白玉如雪,红晕似杏,犹如置身于“若无香风吹,疑是白云绕”的玉泽香国之中。 [8]
淀山湖梅园
上海大观园 梅园又叫 淀山湖梅园 ,称“梅坞春浓”,是上海最大的赏梅胜地、中国四大梅园之一。梅园内占地190亩,植梅5000多株,品种达40多个,这里树龄最大的约300年,大多数为50-60年。
鄢陵梅花
鄢陵梅花
鄢陵县 位于豫东黄河冲积平原,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是培育南北花卉的天然试验场,尤以腊梅最负盛名。据《鄢陵县志》载,这里栽培腊梅已有千余年历史,北宋时,就成了贡品,被皇帝称之为“天下第一花”。此后,便有了“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美誉。 [8]
超山梅花
超山梅花
超山 位于浙江杭州境内,风光旖旎,植梅名闻天下,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誉。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国内外游人。超山北坡方圆数里,尽是梅林。梅开时节,雪海香涛,蔚成奇观。梅林之中,有两株古梅,一唐一宋,尤为名贵。超山赏梅以“宋梅亭”和“浮香阁”的山坡处为最佳,游人可以尽情领略“不知何处香,但见四山白”的景象。 [8]
灵峰梅花
灵峰梅花
灵峰位于杭州植物园东北角的青芝坞内。从前,曾与孤山、西溪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如今,古老的“灵峰探梅”又露出新的风姿。 [8]
邓尉梅花
邓尉梅花
江苏 邓尉山 在苏州城西南30公里处,崇山前抱,太湖后绕,地势十分幽深。梅开时节,香雪十里,疑如积雪,故有“十里香雪”之称。邓尉山最佳赏梅处,应是半山腰的“梅花亭”,举目环顾,山上山下,弥漫数十里,浪拥雪堆,芬芳弥漫,真是“遥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顷”。 [8]
磨山梅花
磨山梅花
武汉 磨山 梅园位于武汉市东郊的东湖磨山,又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并建有自己的梅花种植基地。磨山梅园环岭临湖,环境幽静,风光别致,占地500多亩,有梅树、梅花盆景3万余株,品种200多个,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赏梅胜地。磨山梅园依地形而置,或疏或密,或迎风,或照水,井然有致,潇洒得趣。 [8]
罗岗梅花
罗岗梅花
罗岗香雪位于广州市区30多公里外的东郊。这里四面环山迭翠,中央谷地横亘十余公里,遍植青梅荔枝。每年小寒前后,梅花盛开,百枝凝雪,千树妍唱,争奇斗艳,香浮数里。景区内还有“罗峰寺”、“罗岗湖”、“玉岩书院”等名胜古迹及“玉玺远眺”、“玉屏石胜境”。 [8]
梅岭梅花
梅岭梅花
韶关梅岭位于广东和江西的交界处,此处有梅花1000多亩。每逢2月上旬,正是满山梅花凌霜傲放之时,可赏梅之千般风姿,可品梅之万种情韵。 [8]
青岛梅园
青岛梅园
青岛梅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十梅庵风景区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江北最大的梅花园林基地和全国重点梅花栽培、繁殖、研究基地,是我国北方第一个梅园,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梅花之乡”。园内有赏梅谷、醉香壁、揽梅亭、摩崖石刻、香风阁及梅文化展室等景点,是人们赏梅踏青、休闲旅游的胜景佳地。青岛梅园拥有梅花品种130余种,其中既有枝条直上的直枝梅,也有枝条自然下垂的垂枝梅与枝条自然扭曲的龙游梅;既有花中又开一小花的台阁梅,又有花开朵朵向下的照水梅;既有白须梅,又有红须梅;既有梅之嫡亲的真梅,又有梅与杏(或山杏)杂交的杏梅与梅与樱(李)杂交的樱李梅真是琳琅满目。
北方梅园
北方梅园
北方梅园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南部,距鞍山市中心15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8公里。北方梅园是以赏梅、艺梅为载体,融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珍稀林木、名优果木、科技示范、综合商贸于一体的大型园区。梅园小梅岭现栽有梅树1万余株,梅园园区四季分明,春季梅花盛开,沁人心脾;夏季果实挂满枝头,果香浓郁;秋季绿水红叶。

咏梅画梅

早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主要局限在 梅子 的实用性上。如殷商文献《书经·说命》中有“若做和羹,尔惟盐梅”。春秋时期的《 诗经 》中出现了“山有嘉卉,候栗候梅”的描述,人们称梅为“嘉卉”已反映出对梅花的欣赏态度。晋代的清商曲辞《梅花落》中,开始描述“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叹我当春年,无人相要唤”,感叹春光易逝。进入南北朝后,曾出现 寿阳公主 “梅花妆”的故事和陆凯折梅赠友人报春传情的咏梅名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唐以前,咏梅诗数量不是很多,但可见人们已从物质的实用性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感受了。唐五代时期,由于当时的自然气候和社会的安定民生发展,梅花的栽培技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种梅咏梅活动逐渐升温,上至帝王、名臣,下至布衣百姓咏梅作品大量涌现。如唐王 李世民 的“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咏梅绝句,以及 杜甫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 等一大批咏梅诗人,以不同的心态和审美观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咏梅佳句。 [9]
宋、元时代,梅花文化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文化上,梅诗、梅文、梅书、梅画纷纷问世,其作品之多为历朝历代之最,梅花也于此时确立了百花独尊、群芳之首的地位。宋代梅诗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 瀛奎律髓 》中,别出“梅花”为一类。梅词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 林逋 (和靖)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号称 梅妻鹤子 。其梅花诗词甚多,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诗句,更是传神佳句。余如北宋的苏轼、秦观、王安石等,南宋的 陆游 、陈亮、 范成大 等,皆多梅花诗词传世。由于文人墨客、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雅趣促进了私家园林的兴起,各地纷建梅园,遍植梅树、梅溪、梅湖、梅台、梅亭等赏梅景观的引导效应,使喜梅、植梅、赏梅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梅画作品日渐丰富,涌现出一批擅画梅花的大家,如高僧华光寺长老 仲仁 赵佶 杨无咎 马远 赵孟坚 等。《 全宋诗 》中,梅花题材的文学作品有4700多首,《全宋词》中咏梅词1120多首。 [9]
明清两代是梅花文化的发展期,明代咏梅之风有增无减,杨慎、 焦宏 高启 唐寅 诸名家,俱有梅花诗; 徐渭 姚涞 刘基 等,则均有梅花文赋。另一方面,书、文、诗、画等文化层面也有新的发展和提升。如在咏梅诗创作上,明清两代也是人才辈出,徐渭、高启、方孝孺、李方膺等一批诗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无论在诗的意境、内涵或是审美观念上都有独到的创新成就。在绘画创作上“ 扬州八怪 ”等,尤以 金农 李方膺 为代表建树起座座咏梅画梅的高峰。 [9]
辛亥革命以后,创作的咏梅诗词和绘画作品,是空前的,数量上已无法统计。特别是 毛泽东 董必武 叶剑英 陈毅 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以伟大的革命情怀和气概,写下了不朽的咏梅诗篇,成为梅花文化中的新气象、新亮点。从近现代的梅画作品看,一大批名家高手涉足梅花题材,他们注重在继承传统中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他们更注重从审美的角度进行理性思考,使作品更具学术性、观赏性;他们更注重表现梅花的精神品格和时代精神,用作品来感染人、打动人;他们更注重以自然、自由的心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创作出适应多元化审美需求的梅花作品。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有 吴昌硕 齐白石 徐悲鸿 张大千 董寿平 关山月 于希宁 等。他们运用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对梅花精神的独特感悟,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不同风格面貌的梅花作品。这个时期的梅花作品,有的突出了诗、书、画、印相统一的整体美感;有的更加强调中国画水墨精神,以大写意的笔法表现梅花的神韵;还有的善于借鉴西画中交点透视、光影效果以增强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精神。正是凭着这种创新意识,使梅画艺术园地更加灿烂夺目。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