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听《芒种》,这个歌名取的无理
据说音阙诗听为了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要将二十四节气作为歌名,写一系列歌,歌曲《芒种》便是其中一首歌,《芒种》作为一首流行歌曲,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确实很火。
但是,我再听几遍《芒种》,发现这个歌名,真的很没道理:
1,歌名和歌词没有照应
歌词中最接近的这几句:
烧去纸灰埋烟柳
于鲜活的枝丫
凋零下的无暇
是收获谜底的代价
这不是清明节的景象吗?清明一般公历4月4,芒种6月5,差了都两个月了,芒种在传统文化里,是指:此时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
2,歌曲主题,也和芒种无关,和歌名无关
这首歌渗透了佛教思想,一些佛教语句,确实提高了歌曲的哲学意味,
歌曲表达的内容,只可意味,难以言传.
个人认为它以激昂的曲调,表达了对爱人的恨,恨里透着无限的爱(佛教思想),可谓爱恨交加。
但是这很明显,和芒种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