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英语:Nobel prize in Physics;瑞典语:Nobelpriset i fysik)是根据 诺贝尔 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 诺贝尔奖 之一,该奖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首次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颁奖典礼于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 斯德哥尔摩 举行,并由 瑞典国王 亲自颁奖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物理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由 瑞典皇家科学院 颁发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截至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颁发116次,有222位获得者 ,其中47次由一人获得,32次由二人分享,37次由三人共享 ;其中有6年因故停发;有8年延迟一年颁发;一位25岁时获奖;一位两次获奖;四位女性获奖;一对夫妻获奖;四对父子获奖
2022年10月4日,法国物理学家 阿兰·阿斯佩 、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 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 和奥地利科学家 安东·塞林格 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0-31]
1895年11月27日,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以下简称:诺贝尔)在他逝世前一年写成的最后一份遗嘱于巴黎的瑞典挪威俱乐部签订。根据最后遗嘱所述,他的遗产将用于建立一系列奖项,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用于设立五个诺贝尔奖的资产占诺贝尔总资产的94%,即3100万瑞典克朗
1897年4月26日,诺贝尔的遗嘱才经 挪威议会 通过执行,执行人朗纳·索尔曼和吕多尔夫·利耶奎斯特(Rudolf Lilljequist)设立了诺贝尔基金会,管理遗产和奖金 。遗嘱通过后,议会委任 瑞典皇家科学院 为物理学奖的颁发机构 诺贝尔基金会 其后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判据上达成了协议。
1900年,瑞典国王 奥斯卡二世 颁布诺贝尔基金会的新规条。
1901年12月10日,在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1916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
1931年,由于候选人贡献不足,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
1934年,由于候选人贡献不足,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
1940年—1942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
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式因为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的身体原因而改在莫斯科举行,由瑞典驻苏联大使代表国王授奖。
(自1901年以来的所有奖金,请参阅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在有多于一位获奖者的情况下,奖金会平分,或是其中一人得一半,另外二人各得四分之一。
  • 奖金
每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都会获得一笔奖金以及记有奖金金额的一份文件。2009年的奖金为1千万瑞典克朗(约140万美元) 。2012年,由于削减预算,奖金降至8百万瑞典克朗(约110万美元) 。奖金金额会随着诺贝尔基金会当年的收入而变动。如果同时有多于一位得奖者,则奖金可以平分;如果同时有三位得奖者,则奖金还可以以2:1:1的比例分配,也就是一人得二分之一,其余二人各得四分之一

诺贝尔物理学奖 提名流程

根据规定,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给有能力和资格提名的人发送机密文件,由他们推荐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人选,合格的提名人(Qualified nominators)要求如下
1. 瑞典皇家科学院 的瑞典或外籍院士;
2.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的委员;
3.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4.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和挪威的大学和理工学院,以及斯德哥尔摩的 卡罗林斯卡学院 的终身科学教授;
5.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至少六所大学或具有同等水平的学院(通常为数百所大学)选出担任同类职务的人员,以确保在不同国家及其学习所在地能够分配到适当的名额;
6.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可能合适的其他科学家。
其中第5项和第6项所指的科学家的选择与确认,应在每年的9月底之前作出。
每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多颁给三个人及两项不同的科学研究。与其他诺贝尔奖相比,物理学奖的荐举和甄选过程更长、更缜密
获奖者由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甄选。该委员会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所推举的五名成员组成。每年9月进行的第一轮选拔中,事先选出包括大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得主等人在内的约3千人会收到一份保密的提名表。表格须于翌年1月之前送达诺贝尔委员会,专家在审议后,在被提名人中选出15人左右。委员会将最终人选报告呈交至皇家科学院,接受进一步审议。皇家科学院最后以多数表决的方式,挑选出获奖者。
被提名人名单从不向公众发布,被提名人本身也不会得知自己被提名。提名记录封存50年 。虽然不可提名已故人士,但是如果获奖者在诺贝尔委员会作出决定(一般在10月)和12月的颁奖典礼之间去世,则依然能够获奖。1974年以前,被提名人若在提名后去世,亦能获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规则规定,获奖者的贡献必须“已经受时间的考验”。这意味着诺贝尔委员会往往会在科学发现的数十年以后才会为此颁发奖项。例如,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一半颁给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表彰他早在1930年代在研究恒星结构与演化上所做的成果。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不少有重要科学贡献的科学家在有机会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之前,便已去世
截至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颁发116次,有222位获得者 ,其中 约翰·巴丁 是唯一一位在1956年和1972年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这意味着总共有221个人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年份
获奖者
国籍
获奖时所属机构
获奖原因
1901年
慕尼黑大学 (德国)
发现不寻常的射线,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即 X射线 ,又称 伦琴射线
1902年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
莱顿大学 (荷兰)
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即 塞曼效应
荷兰
1903年
发现天然放射性
法国
他们对 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 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共同研究
玛丽·居里
法国
无官方数据
1904年
英国皇家科学研究所(Royal Institution of Great Britain)(英国)
对那些重要的气体的密度的测定,以及由这些研究而发现氩(对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密度的测量,并因测量氮气而发现氩)
1905年
德国
基尔大学 (德国)
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6年
英国
剑桥大学 (英国)
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1907年
芝加哥大学 (美国)
他的精密光学仪器,以及借助它们所做的光谱学和计量学研究
1908年
法国
索邦大学 (巴黎大学)(法国)
他的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的方法
1909年
马可尼无线电报有限公司(英国)
他们对无线电报的发展的贡献
德国
斯特拉斯堡大学 (德国,今属法国)
1910年
荷兰
关于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的研究
1911年
德国
发现那些影响热辐射的定律
1912年
瑞典气体储存公司(Swedish Gas-Accumulator Co., Lidingö-Stockholm)(瑞典)
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
1913年
荷兰
莱顿大学 (荷兰)
他在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尤其是液态氦的制成(超导体的发现)
1914年
德国
法兰克福大学 (Frankfurt-on-the-Main University)(德国)
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
威廉·亨利·布拉格
英国
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英国
维多利亚大学 (今曼彻斯特大学) (英国)
1917年
英国
爱丁堡大学 (英国)
发现元素的特征伦琴辐射
1918年
德国
柏林大学 (德国)
因他的对量子的发现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1919年
德国
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谱线的分裂现象
1920年
国际计量局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法国)
推动物理学的精密测量的有关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的发现
1921年
德国
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今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德国)
他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1922年
他对原子结构以及由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
1923年
美国
他的关于基本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
1924年
瑞典
他在X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
1925年
德国
哥廷根大学 (德国)
发现那些支配原子和电子碰撞的定律
德国
1926年
索邦大学 (巴黎大学)(法国)
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1927年
美国
芝加哥大学 (美国)
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 康普顿效应
英国
剑桥大学 (英国)
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来显示带电荷的粒子的轨迹的方法
1928年
英国
伦敦大学 (英国)
他对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以他命名的定律(理查森定律)
1929年
法国
索邦大学亨利庞加莱研究院(巴黎大学)(法国)
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1930年
印度
他对光散射的研究,以及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 拉曼效应
1932年
德国
莱比锡大学 (德国)
创立 量子力学 ,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同素异形体的发现
1933年
柏林大学 (德国)
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的多产的形式
(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薛定谔方程 狄拉克方程
英国
剑桥大学 (英国)
1935年
英国
利物浦大学 (英国)
发现中子
1936年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大学 (奥地利)
发现宇宙辐射
美国
发现正电子
1937年
克林顿·约瑟夫·戴维孙
美国
贝尔实验室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美国)
他们有关电子被晶体衍射的现象的实验发现
英国
伦敦大学 (英国)
1938年
意大利
罗马大学 (意大利)
证明了可由中子辐照而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有关慢中子引发的核反应的发现
1939年
美国
对回旋加速器的发明和发展,并以此获得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成果
1943年
美国
卡耐基理工学院(今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
他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以及有关质子磁矩的研究发现
1944年
美国
他用共振方法记录原子核的磁属性
1945年
奥地利
发现不相容原理,也称泡利原理
1946年
美国
哈佛大学 (美国)
发明获得超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发现
1947年
英国
科学与工业研究部(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英国)
对高层大气的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对所谓阿普顿层的发现
1948年
英国
维多利亚大学 (今曼彻斯特大学) (英国)
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
1949年
京都帝国大学 (今京都大学)(日本);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他以核作用力的理论为基础预言了介子的存在
1950年
英国
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法的有关介子的研究发现
1951年
约翰·道格拉斯·科克罗夫特
英国
英国原子能研究院(Atomic Energy Research Establishment)(英国)
他们在用人工加速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1952年
美国
斯坦福大学 (美国)
发展出用于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并凭此所得的研究成果
美国
哈佛大学 (美国)
1953年
荷兰
他对相衬法的证实,特别是发明相衬显微镜
1954年
英国
爱丁堡大学 (英国)
在量子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他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德国
海德堡大学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德国)
符合法,以及以此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1955年
美国
斯坦福大学 (美国)
他的有关氢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研究成果
美国
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
1956年
美国
贝克曼仪器公司半导体实验室(美国)
他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
美国
美国
贝尔实验室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美国)
1957年
他们对所谓的 宇称不守恒定律 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
美国
1958年
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连科夫
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前苏联)
发现并解释切连科夫辐射
苏联
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前苏联)
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
苏联
莫斯科大学 (前苏联)
1959年
美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发现反质子
美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1960年
美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发明气泡室
1961年
美国
斯坦福大学 (美国)
关于对原子核中的电子散射的先驱性研究,并由此得到的关于核子结构的研究发现
德国
他的有关γ射线共振吸收现象的研究以及与这个以他命名的效应相关的研究发现(穆斯堡尔效应)
1962年
苏联
苏联科学院(前苏联)
关于凝聚态物质的开创性理论,特别是液氦
1963年
美国
他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对基础的对称性原理的发现和应用
美国
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
约翰内斯·延森
德国
海德堡大学 (德国)
1964年
美国
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该成果导致了基于激微波-激光原理建造的振荡器和放大器"
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
苏联
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前苏联)
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
苏联
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前苏联)
1965年
日本
东京教育大学(今筑波大学)(日本)
他们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这些工作对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
哈佛大学 (美国)
美国
1966年
法国
发现和发展了研究原子中赫兹共振的光学方法
1967年
美国
康奈尔大学 (美国)
他对核反应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恒星中能源的产生的研究发现
1968年
美国
他对粒子物理学的决定性贡献,特别是因他发展了氢气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发现了一大批共振态
1969年
美国
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
1970年
瑞典
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及其在等离子体物理学富有成果的应用
路易·奈耳
法国
关于反铁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以及在固体物理学方面的重要应用
1971年
英国
发明并发展 全息照相法
1972年
美国
他们联合创立了超导微观理论,即常说的BCS理论
美国
布朗大学 (美国)
美国
1973年
日本
IBM托马斯沃森研究中心(IBM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美国)
发现半导体和超导体的隧道效应
布赖恩·戴维·约瑟夫森
英国
剑桥大学 (英国)
他理论上预测出通过隧道势垒的超电流的性质,特别是那些通常被称为约瑟夫森效应的现象
1974年
英国
剑桥大学 (英国)
他们在射电天体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赖尔的发明和观测,特别是合成孔径技术;休伊什在发现脉冲星方面的关键性角色
英国
剑桥大学 (英国)
1975年
奥格·尼尔斯·玻尔
丹麦
尼尔斯·玻尔研究所 (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丹麦)
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发展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理论
丹麦
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Nordita)(丹麦)
美国
1976年
美国
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tanford LinearAcceleratorCenter)(今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美国)
他们在发现新的重基本粒子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共同发现了J粒子)
美国
1977年
美国
贝尔实验室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美国)
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
英国
剑桥大学 (英国)
美国
哈佛大学 (美国)
1978年
苏联
苏联科学院(前苏联)
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
美国
贝尔实验室(美国)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美国
贝尔实验室(美国)
1979年
美国
哈佛大学 (美国)
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的,包括对弱中性流的预言在内的贡献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意大利); 帝国理工学院 (英国)
美国
哈佛大学 (美国)
1980年
美国
芝加哥大学 (美国)
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时存在对称破坏
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
1981年
瑞典
对开发高分辨率电子光谱仪的贡献
美国
哈佛大学 (美国)
对开发激光光谱仪的贡献
美国
斯坦福大学 (美国)
1982年
美国
康奈尔大学 (美国)
对与相转变有关的临界现象理论的贡献
1983年
美国
芝加哥大学 (美国)
有关恒星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物理过程的理论研究
美国
对宇宙中形成化学元素的核反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1984年
意大利
对导致发现弱相互作用传递者,场粒子W和Z的大型项目的决定性贡献
荷兰
1985年
德国
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物理和材料研究所(德国)
发现量子霍尔效应
1986年
德国
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属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德国)
电子光学的基础工作和设计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
德国
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IBM Zurich Research Laboratory)(瑞士)
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
瑞士
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IBM Zurich Research Laboratory)(瑞士)
1987年
德国
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IBM Zurich Research Laboratory)(瑞士)
在发现陶瓷材料的超导性方面的突破
瑞士
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IBM Zurich Research Laboratory)(瑞士)
1988年
美国
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美国)
中微子束方式,以及通过发现子中微子证明了轻子的对偶结构
梅尔文·施瓦茨
美国
数码通讯公司(Digital Pathways, Inc.,)(美国)
杰克·施泰因贝格尔
美国
1989年
诺曼·拉姆齐
美国
哈佛大学 (美国)
发明分离振荡场方法及其在氢激微波和其他原子钟中的应用
美国
发展离子陷阱技术
沃尔夫冈·保罗
德国
波恩大学 (美国)
1990年
杰尔姆· 弗里德曼
美国
他们有关电子在质子和被绑定的中子上的深度非弹性散射的开创性研究,这些研究对粒子物理学的夸克模型的发展有必不可少的重要性
亨利·肯德尔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理查·泰勒
斯坦福大学 (美国)
1991年
法国
发现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可以被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
1992年
法国
发明并发展了粒子探测器,特别是多丝正比室
1993年
美国
发现新一类脉冲星,该发现开发了研究引力的新的可能性
美国
1994年
伯特伦·布罗克豪斯
加拿大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对中子频谱学的发展,以及对用于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中子散射技术的开创性研究
克利福德·沙尔
美国
对中子衍射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用于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中子散射技术的开创性研究
1995年
美国
斯坦福大学 (美国)
发现τ轻子,以及对轻子物理学的开创性实验研究
弗雷德里克·莱因斯
美国
发现中微子,以及对轻子物理学的开创性实验研究
1996年
美国
康奈尔大学 (美国)
发现了在氦-3里的超流动性
美国
斯坦福大学 (美国)
美国
康奈尔大学 (美国)
1997年
美国
斯坦福大学 (美国)
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
法国
威廉·菲利普斯
美国
1998年
美国
斯坦福大学 (美国)
发现了电子在强磁场中的分数量子化的霍尔效应
德国
美国
1999年
荷兰
阐明物理学中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荷兰
2000年
俄罗斯
约费物理技术研究所(A.F. Ioffe Physico-Technical Institute)(俄罗斯)
发展了用于高速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半导体异质结构
德国
美国
在发明集成电路中所做的贡献
2001年
美国
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凝聚态物质属性质的早期基础性研究
卡尔·韦曼
美国
德国
2002年
美国
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尤其是探测宇宙中微子
日本
东京大学 (日本)
美国
联合大学公司(Associated Universities Inc.,)(美国)
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这些研究导致了宇宙X射线源的发现
2003年
俄罗斯
对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做出的先驱性贡献
维塔利·金兹堡
俄罗斯
俄罗斯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俄罗斯)
英国
2004年
美国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美国)
发现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
美国
美国
2005年
美国
哈佛大学(美国)
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
美国
对包括光频梳技术在内的,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德国
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德国); 慕尼黑大学 (德国)
2006年
美国
美国航空航天局 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美国)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
乔治·斯穆特
美国
2007年
法国
巴黎第十一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Thales 集团联合物理小组(Unité Mixte de Physique CNRS/THALES)(法国)
发现巨磁阻效应
德国
于利希研究中心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德国)
2008年
日本
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并预测了至少三大类夸克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日本
京都产业大学 (日本);京都大学汤川理论物理研究所(日本)
美国
芝加哥大学 恩里科·费米研究所(美国)
发现亚原子物理学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
2009年
英国
标准电信实验室(英国);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香港)
在光学通信领域光在纤维中传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
美国
贝尔实验室 (美国)
发明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
美国
贝尔实验室(美国)
2010年
荷兰
曼彻斯特大学(英国)
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
英/俄
2011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
透过观测遥距超新星而发现宇宙加速膨胀
美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院(美国)
美国
2012年
法国
能够量度和操控个体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手法
大卫·维因兰德
美国
2013年
英国
爱丁堡大学 (英国)
对希格斯玻色子的预测
比利时
2014年
日本
名城大学 (日本); 名古屋大学 (日本)
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
日本
名古屋大学 (日本)
美国
2015年
日本
东京大学 (日本)
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表明中微子拥有质量
加拿大
女王大学 (加拿大)
2016年
英国/美国
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
英国/美国
布朗大学 (美国)
英国
2017年
美国
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
美国
美国
2018年
美国
贝尔实验室 (美国)
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
杰哈·莫罗
法国
加拿大
滑铁卢大学 (加拿大)
2019年
美国
宇宙学相关研究
瑞士
日内瓦大学 (瑞士)
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
瑞士
日内瓦大学 (瑞士)、 剑桥大学 (英国)
2020年
英国
英国数学物理学家(英国)、牛津大学(英国)
发现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现象黑洞
德国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发现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致密天体 [16-17]
美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021年
真锅淑郎 (Syukuro Manabe)
美国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为地球气候建立了物理模型,量化其变异性并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 [26-28]
克劳斯·哈塞尔曼 (Klaus Hasselmann)
德国
德国汉堡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
乔治·帕里西 (Giorgio Parisi)
意大利
罗马大学
在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发现了无序和涨落的相互作用 [28-29]
2022年
阿兰·阿斯佩 (Alain Aspect)
法国
法国奥赛大学
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 (John F. Clauser)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
安东·塞林格 (Anton Zeilinger)
奥地利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 [32-33]
以下统计数据为截至2022年,内容来源于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次数
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 约翰·巴丁 (分别在1956年和1972年获奖)
年龄
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在1915年获奖时仅有25岁,也是诺贝尔三项科学奖项中的最年轻得主);
最年长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 亚瑟·阿斯金 (在2018年获奖时已经96岁)
性别
共有四位女性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是 玛丽·居里 (1903年)、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1963年)、 唐娜·斯特里克兰 (2018年)和 安德烈娅·盖兹 (2020年)。 在六个诺贝尔奖项中,这是女性获奖人次第二少的奖项(只多于仅二位女性得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人物关系
夫妻获奖: 玛丽·居里 皮埃尔·居里 于1903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停发
有6年因故停发(1916、1931、1934、1940—1942年),其中1916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31年由于候选人贡献不足、1934年由于候选人贡献不足、1940—1942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延迟
有8年延迟一年颁发(1917、1918、1921、1924、1925、1928、1932、1943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颁奖典礼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每次颁奖典礼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这一有特殊意义的做法一直沿袭下来。典礼上,得主会获颁发一份证书、一枚奖牌以及一份记有奖金金额的文件
每年出席颁奖仪式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圣莫雷是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来,这意味着对诺贝尔的纪念和尊重
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式因为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的身体原因而改在莫斯科举行,由瑞典驻苏联大使代表国王授奖。
2022年12月10日,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仪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诺贝尔物理学奖 奖牌证书

  • 奖牌
自1902年起,诺贝尔奖奖牌都在瑞典皇家造币厂(瑞典语:Myntverket)和挪威造币厂制造,属于诺贝尔基金会的注册商标。每枚奖牌的正面都印有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左侧头像和以罗马数字写出的生卒年份(1833-1896),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设计与诺贝尔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及文学奖相同,但与和平奖及经济学奖有些许不同 。奖牌反面有两个女神,右边的是知识女神,她揭开了站在左边的自然女神的面纱。这与化学奖奖牌相同,都是在1902年由雕刻师埃里克·林德贝里设计
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普遍认为是在物理学领域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 。(The Nobel Prize is widely considered the world’s most prestigious award. It is awarded for achievements in physics, chemistry, physiology or medicine, literature, peace and economics.) Nobel Prize History: Hi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prizes .Infoplease [引用日期2020-09-03]
  • The Nobel Prize amounts .Nobel Prize [引用日期2020-09-03]
  • Table showing prize amounts .Nobel Prize [引用日期2020-09-03]
  • Nobel prize amounts to be cut 20% in 2012 .Cable News Network .2012-06-11 [引用日期2020-09-03]
  • The 2009 Nobel Prize in Physics - Press release .Nobel Prize [引用日期2020-09-03]
  • Nomination and selection of Physics Laureates .Nobel Prize [引用日期2020-09-03]
  • O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Controversies and Influences .Global Journals [引用日期2020-09-03]
  • First Posthumous 
Nobel Awarded .Discover Magazine .2012-05-20 [引用日期2020-09-03]
  • A noble prize .nature [引用日期2020-09-03]
  •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三人分享|物理学|广义相对论|泽尔|罗杰 .网易财经 [引用日期2020-10-06]
  • 三名科学家分享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20-10-06]
  • 国际丨150秒了解史上第4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女得主 - 我们视频 - 新京报网 .新京报 [引用日期2020-10-07]
  • The Nobel Prize Award Ceremonies and Banquets .Nobel Prize [引用日期2020-09-03]
  • 莫言一家为其着装伤脑筋:要代表中国作家形象 .人民网文化 .2012-11-13 [引用日期2020-09-04]
  • A unique gold medal .Nobel Prize [引用日期2020-09-03]
  • The Nobel Medal for Physics and Chemistry .Nobel Prize [引用日期2020-09-03]
  • A work of art in the form of a diploma .Nobel Prize [引用日期2020-09-03]
  • A Short Guide To The Nobel Prize .Sweden [引用日期2020-09-03]
  •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21-10-05]
  •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3位科学家分享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21-10-05]
  • 快讯!刚刚,三名科学家分享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环球网 [引用日期2021-10-05]
  • 2021诺奖解读|拥抱噪音和不确定性,是通向可预测性的重要一步 .人民资讯 [引用日期2021-10-06]
  •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3位科学家获奖 .环球时报 [引用日期2021-10-06]
  •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百家号 .2022-10-04 [引用日期2022-10-04]
  •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 .央视网 [引用日期2022-10-04]
  • 一切皆量子----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引用日期2022-10-05]
  • 中国“量子之父”的导师,拿了诺贝尔奖 .上观新闻 [引用日期2022-10-05]
  • 202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新华网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22-12-12]
  •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分享,他们的开创性实验为量子信息新技术扫清障碍 .文汇报 [引用日期2023-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