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前,成汤是怎么取代夏桀开启640年大商朝天下的?

《封神演义》前,成汤是怎么取代夏桀开启640年大商朝天下的?

1 年前 · 来自专栏 《封神演义》(许仲琳)传习专栏

《封神演义》传习录

第一回 纣王女娲宫进香

1、成汤乃是黄帝的后代,帝喾的次妃简狄祭祀高禖神袛的时候,有玄鸟从头顶飞过,并落到一石 头上 。简狄坐后,怀孕生子契,契拜唐虞为司徒,教民有功,封于商地,故而契为 商朝 祖先 。成汤名太乙,正式契的十三代子孙。

2、成汤是个牛逼人,很懂得尊贤礼上这一套。当时有个人族大贤叫伊尹,奉行尧舜之道,很是受人敬仰。成汤又是送钱物又是遣使摆放邀请,请回来自己不用,却推荐奉献给当世人王。人王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夏桀。夏桀是商朝的末代人王,听这封号就知道是什么尿性,大概率和纣王一个样子。

3、成汤举荐的人,夏桀当然不会用也不敢用啊,于是就退还给成汤。“你觉得好你用啊!”,这下可好,正中成汤下怀啊,落了个尊贤爱上的好名声,还得到了伊尹这般人族大能。

4、夏桀爱作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说夏桀基因不好,那纯粹是瞎扯淡,必经禹王也是一代有超级大功德的人族大能,但是可能他继承了他们夏朝一世祖夏启的尿性了,残忍无比,说杀就杀。作为人王荒淫无度也许没关系,但是残杀能臣可是大事,那恶果立竿见影的,夏桀作死作在他轻易残杀了关龙逢。

5、关龙逢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能臣良相,乃是东海碧游宫炼气灵类集团在人间的形象代言人,当时碧游宫万仙来朝正值巅峰,其余炼气修道集团都得避其锋芒,关龙逢一死,庇护大夏的天道便发生了倾斜。

6、关龙逢死,成汤哭之。你品品,你细品品。桀王自然不高兴,就把成汤关起来。历史总是轮回,关而不杀,放回封地。是不是和西伯侯姬昌经历有点儿相似。所以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成汤一回封地,立马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顿骚操作:“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网!”,超级捧哏者汉南闻之曰:“汤德至矣!”,经过成汤太乙一顿骚操作,加上汉南捧哏,立马有四十于国表示归顺成汤。

7、夏桀继续作死,百姓名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在伊尹的大力支持下,成汤乘势而起。夏桀力尽后,成汤又一顿骚操作,夏桀被放逐于南巢之地。

8、接下来的故事大同小异,大商朝的初代人王,成汤释放各种圣德之举,天下大治。大商在碧游宫炼气生灵集团的庇护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濩”乐起,成汤明传八荒,太乙在位十三载,百岁而终,商朝绵恒六百四十年。

9、成汤起往下传二十八代子孙,分别是:成汤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纣王。

10、帝乙有三子,分别是微子启、次曰微子衍、寿王于飞云阁前托梁换柱,赢得帝乙青睐。后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

11、八百诸侯: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12、袁福通:袁福通是北海叛变的七十二路小诸侯之首。北海疥癣之疾,竟羁迟截教天骄闻太师十五年之久,而且正是由于这十五年,帝乙托孤大臣闻仲被牵制在北海,也正是这十五年期间,纣王女娲宫进香,开启了大商朝覆灭的落败进程。

13、女娲宫:北海何许地也?乃是皇帝蚩尤决战之地,也是西游世界中真武大帝驻守的北俱芦洲,此处苦寒,冤孽丛生,自古乃是妖族腹地;女娲何许人也?封神时代女娲有一重重要的身份,乃是妖族圣人,其有一聚妖幡,可聚天下之妖。商朝镇国柱石闻仲被原福通牵制北海时,宰相商容凑本女娲宫进香,纣王女娲宫发骚提诗戏弄,要不是人王气运克制圣人之威,女娲娘娘恨不得给纣王个“现世报”。

14、费仲、尤浑:因闻太师仲,奉敕平北海,大兵远征,戍外立功,因此上就宠费仲、尤浑二人。此二人朝朝蠹惑圣聪,谗言献媚,纣王无有不从。

15、轩辕坟:有三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

16、招妖旛:女娲宫后宫有一金葫芦,平日里由彩云童子保管。金葫芦未有女娲娘娘可开启。只要放在丹墀之下;揭起芦盖,用手一指。葫芦中有一道白光,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出一首旛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名曰“招妖旛”。不一时,悲风飒飒,惨雾迷漫,阴云四合,风过数阵,天下群妖俱到行宫听候法旨。

17、女娲:“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

发布于 2021-12-23 16:04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封神演义》(许仲琳)传习专栏

    《封神演义》(许仲琳)传习专栏

    解读《封神演义》(许仲琳)原著,研习古典神魔文化。